今日香港 能源科技與環境
垃圾量日漸增加的同時,香港的回收情況則有減少:與2015年相比,都市固體廢物的回收總量減少12萬公噸,回收率為約35%。在「此長彼消」的狀態下,政府可如何借鑒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驗,以應對「垃圾圍城」的危機? ■李文靖 青松侯寶垣中學通識科副科主任
【背景】人均1.4公斤 達標須減40%
香港的固體廢物量一直驚人,雖然近年政府積極推廣「咪大憛v的生活概念,但是情況似乎未如理想。2017年12月下旬,環境局公佈了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香港人每日製造的人均垃圾量不跌反升至1.41公斤,較10年前的1.35公斤增加了0.06公斤。
環境局曾在2013年提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當中訂下了2017年每日人均垃圾量為1公斤或以下的中期目標,但以現時的數據比較,當年的目標並未有達成。
以現時每日製造的人均垃圾量1.4公斤為出發,香港人需要再減少四成廢物,才有望將人均垃圾量在2020年減至0.8公斤或以下。
堆填低效 推垃圾徵費
在城市的發展下,香港的都市問題日益浮現,當中「垃圾圍城」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香港一直都以「堆填」的方法處理都市廢棄物,但堆填區爆滿的情況已經發生,即使政府趕緊興建焚化爐,但是只以「末端處理」的方法處理廢棄物,並非可持續之法。
政府指,最快於2019年下半年實施垃圾徵費計劃,利用經濟手段減少市民製造垃圾。有意見指,徵費的金額不算高,加上欠缺回收系統及配套,成效未必有如理想。
台回收率97% 超港逾倍
參看附近地區,台灣處置都市廢棄物的步伐似乎比香港快,雖然垃圾製造量比香港多,但是其以「堆填」方法處理廢棄物的數字一直低於10萬公噸(每年),較香港的371萬公噸(每年)低出超過90%。
兩地差距的背後在於台灣主要利用「回收」和「焚化」的方式處理廢棄物,當中的回收率高達97%,較香港的約35%多出一倍以上。
兩地的發展程度相近,文化背景相若,香港可以如何改善都市廢棄物問題?仿效台灣的做法又是否最好?
【概念鏈接】
固體廢物(solid waste):香港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都市固體廢物」、「廚餘」、「建築廢物」。
香港現時主要以「堆填」方法處理,當中的3個堆填區(將軍澳、打鼓嶺及屯門)已陸續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