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話劇《蘇東坡》北京首演

2018-03-10
■中國戲劇教育家徐曉鍾(右一)出席話劇《蘇東坡》之專家研討會。■中國戲劇教育家徐曉鍾(右一)出席話劇《蘇東坡》之專家研討會。

繼《李白》後,蘇東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今年被搬上話劇藝術舞台。這部由四川人藝出品的作品,日前在北京首演並舉行專家研討會。

多名與會專家稱,蘇東坡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體現,民族優秀文化的折射。目前國家正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四川省也推出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話劇《蘇東坡》的創作必將推動東坡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傳揚,吸引各方力量形成研究蘇東坡、傳承東坡文化的局面,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施工。

話劇《蘇東坡》從烏台詩案案發寫起,追溯了蘇東坡「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經歷。中國戲劇教育家、中國劇協第四屆副主席徐曉鍾說,話劇《蘇東坡》實質體現了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情操和靈魂,彰顯了我們可貴的文學財富和民族精神財富。從演出的角度出發,徐曉鍾認為:「非常可貴的是,導演大量運用了戲曲和民間藝術的假定性原則和假定性形式,使觀眾既對人物有充足的發展,同時又對舞台上發生的一切予以思索。」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仲呈祥表示,話劇《蘇東坡》是學習領會踐行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文藝思想、文藝觀念的一次成功試點,戲劇既有高度,又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現在我們在追求大雅,很多手段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觀眾,但是這個話劇本質上是雅的,思想高度、文化意義上都是很高的,我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觀看。」仲呈祥說。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冷成金教授說,話劇傳入中國以後,如何能夠真正中國化、真正成長起來,此次《蘇東坡》的創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劇作基本上能夠反映東坡的文化精神,也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北宋這個階段的變法、變革等。整個劇作張弛有度、波瀾起伏,不失為一部很成功的作品。

「我太喜歡蘇東坡了,在看的過程中,我難以自制。」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如是說。祝勇表示,劇作反映了蘇東坡整體的政治生涯和心路歷程,同時充分調動了川劇和蘇東坡是四川人的特點。通過台上台下的互動,充分發揮話劇的優勢,達到極佳的藝術效果。■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理 北京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