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隨想國】答

2018-03-20

興 國

有叫就必有應?有問就必有答?未必。

中學時的英文故事課,到如今還記得的句子,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開頭那六句:「『湯姆!』/沒有回答。/『湯姆!』/沒有回答。/『這孩子到哪裡了?真是的。叫你啦湯姆!』/沒有回答。」

看,叫了半天都沒見應答。有時候,有問題向學生提問時,也未必有答案,因為學生會這樣回答:「我想想。」或者是「我正在想。」想到什麼時候?下課鐘聲響起時。這表示,學生都沒有準備好「答教」。《三國演義》裡面有一段說到曹操三父子的文字:「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做學生的,如果都像曹植那樣,事先準備好周詳的答案,考試不拿甲上恐怕也難吧?只是,有少數學生準備的「答教」,是帶進考場「出貓」用的,所以甲上就變成丁,還加記過處分。 從前看湯顯祖的《牡丹亭》,看到「驚夢」裡寫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一點也不明白裡面的答兒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元代和明代戲曲都喜歡用答兒這兩個字,加上那或這字,就是住的地方的意思。

做記者的,都希望受訪者能夠完整地回答問題,但是遇上政治和外交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時,記者獲得的答案,是在筆記本裡寫茪T個字:遊花園。對於問題,除了不一定有答案之外,有時候問到受訪者不知如何作答時,忽然惱羞成怒起來,拒絕回答還好,更不堪的是反過來教訓記者一番。其實對於不會回答的問題,最好的答案就是:你認為呢?或者是:你說呢?對不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