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七嘴八舌】培養有領袖魅力的人才

2018-03-20

小 臻

立法會四席補選塵埃落定,贏輸的人都做賽後檢討,看結果顯示目前香港的選民特別是有既定立場的激進派大多是不看參選人為他們做了什麼事,只求同聲同氣,否則那個空降九龍西的姚松炎怎可取過十萬票呢?而有人說「建制派爆冷勝出」實在又不公道,九龍西不少基層家庭受惠於關愛扶貧政策,支持務實搞民生的建制派在此區也做了不少工作,點 解不會 被 選 民支持 呢?

看到有些分析指「建制派三名直選候選人都缺乏個人魅力,在整場選舉主要依靠所屬政黨動員、黨內元老拉票,在選舉論壇中的表現只屬一般,未能像民主派般培育到新一代的政治明星。」筆者絕不完全認同。事實上缺乏政治明星是全香港的問題。反對派也沒有政治明星,只有「出位」明星。反而新民黨的容海恩、民建聯的周浩鼎、鄭泳舜都甚有潛力,市民對他們印象不錯。

容海恩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對法律博士J.D.的認定屬於碩士學歷,08年起成為執業大律師;周浩鼎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系畢業,攻讀港大法學專業證書,並在09年正式成為執業律師。鄭泳舜奧克蘭大學修讀統計學的,三人都屬有學歷之專業人士,假以時日定成大將。

陳家珮得超過十二萬七千票已經很不錯,被彈英語欠佳,中學畢業英語普通乃正常的,當然陳家珮要加把勁,李超人當初都是中學未畢業但如今也英文流利。至於政壇新丁的演講能力、「辯才」方面的確要培訓。演講、辯論才能是需要個人內涵和反應快,加上經驗累積,才能有好表現,絕不能靠速成班。「泛民」議員多是律師、專業人士,在論壇上,面對傳媒訪問上往往佔優,是他們從讀書開始就訓練「辯才」。

在大眾選舉中,有政治魅力確很重要,所以有心從政者不但踏實做事還要注意培養政治魅力。其實不但議員還有政府官員也缺政治魅力。香港一直講缺乏政治人才,為何大學不調整課程供給一些想從政的學生修讀,美國的西點軍校、耶魯大學是總統搖籃,英國牛津大學是首相搖籃,培養領導人才實在由校園開始。

當然也有些人天生有魅力的,擁有高顏值,家境好,學歷好,觀眾緣好,贏在起跑線,吸粉絲肯定事半功倍!不過要在政壇上真正贏得擁戴,最終要講個人的領導能力及內涵與修養,能否做出成就。看看一些具領袖魅力的中國領導人,港、台的首富,他們都未必是出身富裕家庭、曾在高等學府受培訓,他們的魅力來自個人的奮鬥成功,是由豐富的經歷累積成引人入勝故事再散發出獨有的魅力。但這些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求個個政壇新丁擁有明星魅力,未免苛求了點。期待他們自我增值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