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代農種田 年入50萬

2018-03-23
■種糧大戶程夕兵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攝■種糧大戶程夕兵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攝

今年55歲的程夕兵是土生土長的小崗人。自2014年開始,程夕兵陸續流轉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目前,程夕兵流轉與代種農田共計590畝,通過機械化操作,平均年收入在30萬元至50萬元之間。

機械耕作 降低成本

程夕兵表示,他一開始只是幫外出打工的鄰居代種,後來發現機械化耕作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地就越種越多,越幹越有勁。

程夕兵帶香港文匯報記者參觀他正在建設的農機大院。這是一處集糧食烘乾、育秧、機械維修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設施,佔地近13畝,全部建成預計要投資300多萬元。

補貼多樣 風險減少

程夕兵表示,根據國家相關補貼政策,符合標準的農機大院可以獲得15萬元的補貼,同時建成育秧工廠可補貼30萬元,糧食烘乾設備補貼近10萬元。他說,農業風險比較大,去年種植小麥需要水時,天氣卻一直乾旱不下雨,待到收穫季節時,又接連下了一個多月的雨,自己損失很大,「那時候要是有糧食烘乾機,我們就不害怕了」。

據程夕兵介紹,農機大院建成後,利用純機械化設備,每年只需聘請3人,就可以實現590畝地的耕種、打藥、施肥、收割等。「去年政府還給我們辦理了農業商業保險,碰到自然災害可以獲得補償。」程夕兵補充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