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青少年扮大人 飲酒即刻變「大個」?

2018-04-16

通識教育科單元一,涉及青少年時下的趨勢與習慣。當中經常提問的內容包括青年吸煙、網絡沉溺和暴飲等情況。

有關吸煙,在2012年文憑試中已經問過;網絡沉溺則曾在模擬卷中出題;至於暴飲,只是曾問及不同年齡層暴飲的模式,那麼現時本港青少年飲用酒精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根據最新政府數據,年輕人飲酒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根據2015-2016年度香港衛生署調查,以數小時內連續飲用5罐或以上的酒精飲品為暴飲的定義。

曾暴飲或每月暴飲至少一次的中六學生分別達12.1%和2%。而年紀較小的中二學生及中四學生亦佔5.5%及7.9%。可見香港未成年人飲酒的情況普遍。當中成因包括朋友影響、自尊心態和年輕人不乏接觸酒類的渠道,包括由家長提供和自行購買等。

首先是朋輩影響,青少年多和朋友一起,在聚會和參加派對的場合時,青少年容易為了希望得到朋友認同,或應朋友的要求而選擇一起飲用酒精飲品。因為青少年的群性發展是成長的重要歷程,朋輩的接納是影響他們自尊的重要因素。不飲酒的人可能被視為另類,被人取笑,不能融入群體生活之中而被排擠。

其次是自尊心作祟,欲以飲用酒精飲品以象徵成年。特別在18歲前後,接近成年的階段,他們會將禁止未成年人士進行的行為,如賭博、吸煙、飲酒等,視為一個可以挑戰的威權界線。加上現今香港青少年愈來愈早熟,不少未成年人會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希望不再被視為「小朋友」。特別在聚會的場合,選擇含酒精的飲料,會被其他青少年視為成人的表現。

業界自律難收效

再者,是香港現時酒類飲品易得,青少年可以輕易購買。現時香港法例只禁止18歲以下人士在領有酒牌的酒吧或食肆飲酒,但其他零售點則僅透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同業守則,以自我規管的方式限制售酒予未成年人士。但相關守則只是行業自律性質,執行情況參差。根據去年一項由區議員進行的調查指,他們所派出的未成年調查員,購買酒精飲品的整體成功率達89.3%。而即使是青少年的父母,亦是其中一個酒類的提供者。

故此,有兩項方法可以減輕青少年飲酒的情況及其禍害。首先是加強對青少年家長及其自身,對酒精禍害的教育,提出飲酒會影響身體健康、暴飲可能失去理智、短暫失憶,甚至飲酒過量可導致生命危險,以勸喻青少年遠離酒精,使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青少年明白到飲酒無益,自然會遠離酒精。

其次,更治本的方法是杜絕未成年人的酒類供應渠道。要加強限制向18歲以下人士供應酒精飲品。日前,立法會已通過《2017年應課稅品(修訂)條例草案》,以保護年輕人免受酒精禍害,同時堵塞現時法例漏洞,包括將酒類飲品,如香煙一樣處理,將禁止向未成年人售賣和供應酒類,亦不能提供酒類作推廣或宣傳用途。相信這樣可以令社會對禁止青少年飲酒,以減少其禍害,掌握更清楚的訊息。■洪昭隆 天主教培聖中學通識科教師及公民教育統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