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廢由源頭減 向膠樽說不

2018-04-16
■環保團體於記者會現場倒出1,000個廢膠樽,顯示本港廢棄膠樽的問題嚴重。 資料圖片■環保團體於記者會現場倒出1,000個廢膠樽,顯示本港廢棄膠樽的問題嚴重。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

塑膠垃圾難自然降解,除了增加陸地堆填區負荷,一旦流入海洋,更可能導致海洋生物如海鷗及海龜誤食致死,要解決「膠污染」,需要社會各界一同努力。本港去年便有3間大學發起「向膠樽水說不」活動,決定在校內餐廳,宿舍及自動售賣機等範圍,停售1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特區政府亦由今年2月20日起,禁止在政府場地內的自動飲品販賣機,出售1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希望鼓勵公眾善用飲水機或自攜水壺,推動社會環保風氣,讓更多企業從源頭減廢。下文將會探討政府這個新措施能否對症下藥。 ■張揚 特約資深通識作者

膠樽棄置大增 回收情況偏低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早前分析環境保護署由2005年至2014年的統計數據,發現過去10年,本港每日棄置膠樽的數量不斷上升,由2005年每日棄置約73公噸,大增至2014年的約132公噸。不過,根據環保署的2015年數據,本地塑膠廢物的回收率跌至只有11%,遠低於金屬廢物的92%回收率,及廢紙的52%回收率。

該團體認為,政府遲遲未就「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立法、市民環保意識不足,及飲品生產商持續製造膠樽飲品,皆是膠樽棄置量上升的主因。此外,由於膠樽樽身、樽蓋及招紙,分別用不同的塑膠製造,必須分開處理才能循環再造,但不少市民沒有做任何分拆工夫,便把膠樽直接放入回收箱,結果回收商要安排人手做分類,令成本增加。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本港的膠樽回收率比金屬廢物和廢紙等的低。環境保護署表示,本地塑膠廢物的回收率持續下跌,原因眾多,包括內地製造業對塑膠原材料的需求疲弱,內地嚴格管制塑膠回收物料的進口質量,以及原油價格持續疲弱,拖累塑膠回收物料的價值等。

回收業界估計,膠樽回收率僅約10%。業界指香港地方小、租金高,但膠樽卻佔用較多空間,導致儲存成本高企,體積較大亦增加了運輸成本。此外,由於膠樽較輕,即使出售數十個膠樽給本地回收商,按重量計也只有0.5元的利潤收益。在無利可圖下,很多回收商不願意回收膠樽。結果,雖然膠樽可被回收再造,但實際上本地九成或以上的膠樽都被棄置在堆填區,即每個香港人平均每日都拋棄了約0.7個膠樽。

塑膠物料 危害海洋

目前,全球每年有多達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這些飄浮在海洋中的塑膠,難以自然降解,但受到海流及風浪等衝擊,會分解成比沙粒,甚至塵埃更細的「微塑膠」。這些「微塑膠」不易被清理,一方面,海洋生物因誤食而攝入體內,影響健康,嚴重甚至死亡;另一方面,若這些「微塑膠」被浮游生物及貝類吸收,便會在食物鏈中不斷累積,最終人類自食其果。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研究發現,當地每捕獲三條魚,就有一條的體內含有「微塑膠」。有歐洲研究機構以青口類海鮮含有「微塑膠」的化驗結果推算,不少歐洲人可能因而吃下1,500粒至11,000粒的「微塑膠」,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新聞背景】大學先行 政府跟進

3間大學是停售膠樽水的「先行者」。去年7月,香港大學開始不在港大範圍內的餐廳、超市及自動售賣機,售賣1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理工大學餐廳、商店及自動售賣機,則由同年9月起陸續停售1公升以下塑膠樽裝水;科技大學餐廳及飲品販賣機,亦在9月起逐步停賣1公升以下塑膠樽裝水。

政府轄下場地共約620部自動售賣機,分佈在運動場館、表演場地、政府合署、公園、郊野公園、停車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及渡輪碼頭等,現已分批停售1公升或以下的樽裝水。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年2月底表示,暫時逾四成自動售賣機,已停售塑膠樽裝水,佔整體售賣機超過四成,其餘售賣機亦會陸續透過更新相關合約或協議,落實停售安排。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政府已多管齊下從源頭減廢,如已推動膠袋徵費,正積極研究就飲品膠樽或個人護理產品膠樽,推出生產者責任計劃。他指源頭減廢是世界大趨勢,政府早前亦發出內部指引,要求各部門舉行活動時,避免用塑膠樽裝水;但設有豁免情況,包括執行特別行動、長時間戶外工作或遇到緊急情況時,須向員工或公眾人士派發塑膠樽裝水。

環保團體認為飲品生產商有責任處理膠樽,指德國及瑞典均已推出「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要求飲品生產商透過成立回收基金等做法,令膠樽的回收率分別高達93%及82%。

同屬亞洲的韓國,其回收率亦達80%,反映立法有助改善問題。環保團體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外地做法,以立法形式規定飲品生產商每年的回收目標,並盡快展開「營商環境影響評估」,評估立法對持份者的影響,以減省日後的立法時間。

此外,亦有學者建議政府效法德國、荷蘭、瑞典、芬蘭、挪威、愛沙尼亞、克羅地亞、加拿大、澳洲及美國等,引入膠樽按金制度,規定消費者購買膠樽飲品時要支付按金,到指定地點退還膠樽後,便可取回按金,以推高本港的膠樽回收率。

【小知識】

澳洲悉尼西南部班達農鎮,在2009年7月公投中,通過禁止鎮內出售樽裝水決議,開創全球禁售樽裝水的先河。

法國在2020年起,正式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即棄塑膠餐具,轉用生物原料製成的可降解即棄餐具和杯碟。

美國三藩市在2014年通過動議,禁止市內售賣600毫升或以下的樽裝水,亦不會以公帑買樽水,成為美國首個限售樽裝水的城市,只能在遊行、馬拉松等大型活動暫時「解禁」。

【概念鏈接】

生產者責任制(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透過污染者自付的原則,向製造商、進口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等,就產品所產生的廢物徵收處理費。

廢物回收(Recycling):回收物料通常具有市場價值,如紙張、塑膠及含鐵金屬等。廢物回收可紓緩堆填區壓力,亦可減少社會對原材料和稀有資源的浪費。

固體廢物(Solid Waste):人們在日常生活產生的固體棄置物,包括家居廚餘、建築廢料及大型雜物等。雖可透過堆填或焚化處置,但過程中仍會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垃圾漩渦(Trash Vortex):人類不斷往海洋傾倒垃圾,垃圾慢慢分解成顆粒及囤積,受到洋流作用,垃圾就如漩渦狀般在海洋中打圈。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描述近年香港膠樽棄置量及回收率的趨勢。

2.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指出並說明香港膠樽回收業所面對的困難。

3.你認為政府應做什麼以增加本港的膠樽回收率?試加以說明。

【答題指引】

1.根據環境保護署的數據,由2005年至2014年,本港每日棄置膠樽的數量不斷上升,由2005年每日棄置約73公噸,大增至2014年約132公噸;但與此同時,本港膠樽回收率比金屬廢物及廢紙為低。另外,根據環保署數據顯示,2015年,本地塑膠廢物的回收率跌至只有11%,遠低於金屬廢物的92%回收率,以及廢紙的52%回收率。

2.首先,由於膠樽樽身、樽蓋及招紙是用不同的塑膠製造,必須分開處理和分開循環再造,但不少市民習慣把整個膠樽放入回收箱,回收商需要安排人手分類,加重成本,導致他們不願回收膠樽。此外,香港地方小、租金高,而膠樽卻佔用較多空間,導致儲存成本高企,體積較大亦增加了運輸成本,令回收商卻步。還有,膠樽較輕,即使出售數十個膠樽給本地回收商,也只有0.5元的極少收益,回收商在無利可圖下都不願意回收膠樽。

3.香港特區政府應效法德國及瑞典的成功經驗,盡快落實「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以立法形式規定飲品生產商每年的回收目標,並盡快展開「營商環境影響評估」,評估立法對持份者的影響,以減省日後的立法時間。此外,政府亦可引入「膠樽按金制度」,規定消費者購買膠樽飲品時要支付按金,到指定地點退還膠樽後,才可取回按金,這有助提高本港的膠樽回收率。

【延伸閱讀】

1.《膠樽污染環境 新發明助絕》,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1/23/ED1511230028.htm

2.《失控的塑膠生活--關於塑膠,你不知道的數字》,「綠色和平」網站,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stories/oceans/2017/07/plastic-numbers/

3.《產品安全須知--破解坊間傳聞 樽裝飲品膠樽有毒?》,消費者委員會,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shopping-guide/products/plasticbottlematerial.html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