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子晴)吸食毒品會令身體功能受損,最新研究顯示,氯胺酮不但影響吸毒者的膀胱功能,更會令膽道功能受損,甚至演變成肝硬化。香港大學及北區醫院聯合研究發現,約六成吸食氯胺酮的患者,磁力共振檢測到膽道系統問題,當中成功戒毒者,在其後第二次磁力共振檢查中,膽道系統功能回復正常,相信氯胺酮對膽道系統功能的損害可以逆轉。
港大醫學院昨日指出,研究招募了257名吸食氯胺酮患者,平均年齡為28.7歲,平均吸食時間為10.5年。當中有約72%及46%的吸毒者曾分別因腹痛及排尿問題到急症室求診。研究透過驗血及膽道系統的磁力共振檢查,分析參與者的膽道功能,發現六成人膽道功能受損,肝酵素升高。
港大研究可鼓勵戒毒
研究亦發現,當中6名戒毒者1年後再次接受檢查,發現膽道功能恢復正常,腹痛等徵狀有所紓緩,肝酵素恢復至正常水平。另外,一名長期吸食氯胺酮的參與者確診為晚期肝硬化,研究相信這與膽道系統持續受損有關。
研究參與者布小姐表示,自己在10年前開始吸食氯胺酮,她指,起初吸食時身體反應不大,直至後期開始失眠,泌尿系統出現問題,最嚴重時每兩三分鐘便要小便一次,亦曾多次因胃痛及腹痛到急症室求診,體重更暴跌至84磅。布小姐於一年半前開始戒毒,她表示成功戒毒後,身體情況明顯比之前好,小便次數回復正常,體重亦有回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指出,布小姐的情況十分常見,吸食氯胺酮者因膽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痛及胃痛等徵狀。他認為,布小姐的個案對吸毒者有鼓勵作用,可以讓其他吸毒者知道,成功戒毒後,其身體及生活亦可以回復正常。
司徒偉基指,研究結果顯示,在停止吸食氯胺酮後,膽道功能可恢復正常,而長期吸食氯胺酮會引起肝硬化,希望能激發吸毒者積極戒除毒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