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電子鼻」驗呼氣 速測癌「第一關」

2018-05-10
■張煒鋒(右二)與甘雲龍(左二)聯手於今年1月創辦Qi Diagnostic Limited。右一為鄭波。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張煒鋒(右二)與甘雲龍(左二)聯手於今年1月創辦Qi Diagnostic Limited。右一為鄭波。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

中大研無創便宜檢查裝置 「嗅」代謝揮發物找出風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呼氣便可測癌?中文大學學者與校友合作研發呼吸檢測儀原型,通過創新傳感器檢測呼氣裡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結合AI演算法以判斷使用者是否患有肺癌、大腸癌等疾病,目前正向威爾斯親王醫院申請臨床驗證。因其無創性、可頻密檢測、成本低、可即時知曉結果等特點,成功後產品有望成為傳統癌症篩查法之前的第一道檢測關卡。團隊將攜新發明參與明日起舉行的「中大創業日2018」。

中大校友張煒鋒與合夥人甘雲龍聯手於今年1月創辦Qi Diagnostic Limited,並邀請中大化學系副教授鄭波等專家攜手研發i-NOSE(tm)呼吸檢測儀,目前已成功研製出產品的技術核心--「電子鼻」(i-NOSE Sensor)。

AI演算 對比資料 查出病患

張煒鋒表示,人患病後新陳代謝會立即發生變化,人的呼氣裡面就含有許多體內代謝的產物VOC,它是體內代謝活動的產物,最直接反映細胞、組織和微生物的現狀,因此,將檢測呼氣裡VOC的濃度變化,當做特定的疾病生物標誌物,用以區分病患與健康人。

鄭波介紹指,團隊研製的「電子鼻」是全新合成的納米傳感器單元,目前正申請專利,它用多個傳感器模仿人或動物的鼻,因為不同氣體在傳感器陣列上產生的數據不同,通過團隊的AI演算法分析,並與「呼吸指紋」資料庫相比較,從而初步篩查使用者是否患病。

等候試驗 擬建「呼吸指紋」庫

目前,團隊正向威院申請臨床試驗,計劃完成至少400例臨床驗證,用以豐富「呼吸指紋」資料庫。

該初創項目為入圍中大創業大賽的12個創業隊伍,及50個創業展覽初創項目之一,將參與明日起至12日舉行的「中大創業日2018」。

此外,創業日將邀請中大校長段崇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等人發表不同主題的演講,內容包括生物醫學科技在香港的發展、AI發展、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初創經歷分享等。

今年創業日還增設「展示及互動示範區」,特邀商湯科技、實惠家居和錢方好近等逾10支參展隊伍參展,屆時將展示VR/AR程式、智能機械人、人臉辨識顏值機、手機支付等技術及產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