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黃烈彰:化解港珠澳橋高鐵挑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隨着港珠澳大橋、高鐵等相繼落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基礎愈趨成熟,詳細發展規劃料將於今年內出台實施,從事相關地區業務的公司值得看高一線。港人經常使用作往來澳門的金光飛航母公司珠江船務(0560),近年除積極拓展大灣區客運業務外,亦於屯門加建新倉庫碼頭加強物流業務,配合正研發的大數據電子平台,做足準備迎接大灣區未來龐大機遇。
珠江船務董事局主席黃烈彰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大灣區的發展相信對我們有很大的利好因素,在大灣區內共有11個地區及城市,這11個地方我們都有公司或據點,你找找看還有哪間公司有這優勢。」他指出,大灣區主要包括「二區九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及肇慶),約6,700萬人口,面積56,000多平方公里,GDP規模約1.3萬億美元,年航空客運流量1.1億人次,這些指標毫不遜色於三藩市、紐約、東京等成熟的大灣區城市群。
黃烈彰認為,在大灣區發展初期,港珠澳大橋、高鐵或會對珠江船務旗下的客運業務暫時帶來挑戰,但隨着粵港兩地交流的強化,以後往來粵港的人流、物流將大增,粵港客運市場將更加繁榮,帶動公司客運業務進一步提升。去年公司的客運業務穩定,受香港旅遊市場回暖及社會環境恢復穩定等有利因素影響,去年客運代理總量630.3萬人次,同比上升1.4%。
環保客船增運量慳成本
他介紹指,公司在客運業務亦進行6項佈局。首先,為降低客運業務經常面對油價上升的負面影響,公司繼續推動船東進行運力升級,在粵港航線投入更環保的碳纖維高速客船。該類客船比同尺寸鋁合金船重量少30%,且航速更高及安全性能提升之餘,在同等條件下節省耗油量更達40%,有助珠江船務參股的中山港及順德港提升投資收益。對於其他代理的客運航線亦能提升乘坐體驗,縮短航行時間,更好地與陸路運輸競爭。在香港本地市場,投放電力推動的船舶計劃已得到香港相關部門的認可。
區內發展城際水上巴士
第二,公司將與大灣區內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發展渡輪、離島遊、維港遊遊船等業務,並發展跨境大數據電子平台「河馬遊」微信平台,實現多港口船票分銷功能,及收集大數據深度開發線上業務。第三,發展「機場經濟」,將大灣區內深圳機場、香港機場及澳門機場通過高速客船連接起來,擴大「海天聯運」模式。第四,在大灣區內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主要城市間發展城際水上巴士。由於母公司正在與越秀交通基建合作開發廣州琶洲港澳客運碼頭,珠江船務亦準備開拓琶洲到香港機場跨境航線。第五,公司於去年8月成功中標成為港珠澳大橋口岸穿梭巴士營辦商,相信將能作為水上運輸業務的補充,料未來10年將為公司貢獻穩定收入。
加強基建拓個性化物流
至於在物流方面,公司在粵港箱運市場佔有22%份額,去年公司物流業務穩中有升,年內集裝箱運輸量152.4萬TEU,同比增長5%;散貨運輸量41萬噸,同比大幅上升42.9%。由於預計屯門碼頭將受惠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帶來的區域經濟融合,公司正建設屯門新綜合倉庫碼頭,面積23,800平方米,料今年10月可投產一半,而倉庫則於後年正式使用。另外,公司亦建設珠江西域保稅倉、冷凍倉,積極發展冷凍供應鏈業務。
空運物流方面,公司用快速駁船將香港機場與50海里內的物流倉庫連接起來。黃烈彰亦指,公司亦正開發物流商務平台,通過電子平台運作貨運碼頭,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
當被問到貿易戰會否對其業務構成威脅時,黃烈彰指出,美國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主要涉及鋼鐵、鋁產品、航空航太、資訊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中國對美國產品加稅的清單主要包含大豆、飛機、汽車、水果、乾果、豬肉及葡萄酒等商品。以上商品不屬於集團貨物運輸的主要貨源類別,故目前而言,貿易戰對珠江船務的貨物運輸業務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