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寒武紀三葉蟲滅絕 中科大:缺氧所致

2018-06-2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沈延安教授團隊,通過系統測定了中國華南典型剖面的有機碳和無機碳同位素組成,揭示了寒武紀海洋與現代海洋化學結構和組成的不同,研究顯示,晚寒武世海洋的缺氧是造成全球三葉蟲滅絕的重要因素。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本月出版的國際權威地球科學期刊《地質學》上。

據悉,距今約4.97億年的晚寒武世發生了一次全球規模的碳同位素正偏移事件,具體體現在碳同位素偏移的幅度達6?,持續了2百萬年至4百萬年。伴隨着此次碳同位素化學事件,全球海洋發生了一次顯著的三葉蟲滅絕事件。

沈延安團隊在此項研究中採用了新的思路,他們對寒武紀海洋淺水和深水沉積物分別進行了高精度的碳同位素測試。研究選擇了華南典型的淺水剖面、瓦爾崗剖面以及典型的深水剖面、碓邊剖面,其中碓邊剖面保存了三葉蟲演化的完美記錄,是全球寒武紀江山階的「金釘子」剖面。

沈延安表示,以前的碳同位素研究主要集中於化學-生物事件的全球對比,而此次研究揭示了碳同位素時空變化的「二維」特徵,有力證明了晚寒武世海洋與現代大洋化學結構的顯著差異。研究結果表明,驅動碳同位素時空變化的機制是晚寒武世海洋的深部缺氧及大量有機質的快速埋藏,而大規模的海洋缺氧直接導致了全球海洋中三葉蟲的滅絕。■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臣 安徽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