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港商個案】楊耀輝:美買家難找替代供應商

2018-07-18
■楊耀輝(左一)認為供應商成本水漲船高,最終受影響的是美國消費者。右二為李國明。■楊耀輝(左一)認為供應商成本水漲船高,最終受影響的是美國消費者。右二為李國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美國擬再向中國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專營嬰兒浴盆的本港品牌「Karibu」老闆楊耀輝認為,美國一些大型零售商或會考慮採購轉移,但能否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將成為難題,可能依舊是「美國蝕底」,最終美國國內消費者受影響。

東南亞難消化突增訂單

楊耀輝解釋,尋找到合適、匹配的供應商本就是一個難題,東南亞的工廠難以消化突然增加的訂單。美國市場龐大,對每類目下單一貨品的需求量都極大,若尋找印尼等國的中小企做單,很大機會出現「拿了單卻交唔到貨」的現象。「假設一件商品一個月是20萬美元的訂單,一間工廠生產3件同等價格的產品,10個月便是600萬美元」,他相信,在原本既定的產能下,除非超大規模的工廠,很難及時承受從中國市場轉移而來的採購。

對於Walmart、Footlocker這些全美大型零售商而言,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新供貨商的合作。楊耀輝透露,就他的經驗而言,從美方與採購方進行接洽、到通過各種認證、訂單落地,要經歷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除非這一刻就買到印尼貨,上了順風車」。而這一年半的過渡期內,還是只能從中國供應商手中進貨。

供應商成本都水漲船高

對於市場關心的成本價,楊耀輝也直言中國廠商無須擔心,美國進口的一些同類貨品中,有九成都來自中國,所有供應商的成本都水漲船高,並不會構成成本競爭的顧慮。他還補充,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另一目的是充分利用國內的工廠,增加就業機會,但起廠也並非一年半載就能實現,生產設備、供應鏈、投資者等等都是考慮因素,「可能到開場生產,貿易戰都已經停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