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加強合作】內地科研飛躍 港需急起直追

2018-07-23
■黃乃正非常關心年輕學生科學基礎,曾提出應檢討中學科學教育。資料圖片■黃乃正非常關心年輕學生科學基礎,曾提出應檢討中學科學教育。資料圖片

黃乃正上世紀70年代初在中大化學系一級榮譽畢業後,即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攻讀博士,其後再往美國哈佛大學跟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伍德華(R.B. Woodward)從事博士後研究,及於英國擔任Ramsay紀念研究員,開始獨立研究工作。在1980年至1982年間,他轉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其後一直留港工作。

他憶述當年內地與香港科研環境其實各有限制,如今內地各方面均見飛躍進步,香港實有必要急起直追。

化學試劑是進行化學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黃乃正憶述在內地從事科研工作的日子裡,本地製作的試劑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情況都須進口,「下了訂單有機會半年後都未必到貨,導致很多實驗因而停滯」,相比之下在美國只要一個電話,翌日即會送到。

縱然當時內地條件有限,惟他表示當時科研氛圍良好,「國家一有項目到來,各個單位都會通力合作」,因此即使客觀環境未盡理想,仍然成功做了不少國際水平研究,包括胰島素全合成及轉移核糖核酸全合成等。

黃乃正其後回港並加盟中大至今,其間他亦曾任研究副校長及理學院院長,體會香港科研環境發展。他直言,上世紀80年代時香港科研氣氛並不太好,「當時中大有博士班,但沒有人讀化學,所以最初我收的都是碩士生,兩年後便畢業離開了。」而至1986年,黃乃正首次取錄內地生來港攻讀博士,更讓他成為香港首位招收內地博士生的教授,開始兩地人才培育的緊密連繫。

資助「餅仔」愈分愈薄

香港研資局於1991年成立,讓學者提出不同項目競逐經費,推動整體學術水平提升。不過黃乃正說,多年來香港一直面對經費不足問題,申請的單位卻是愈來愈多,「餅仔」愈分愈薄,單一項目金額計甚至有倒退跡象,已被內地頂尖大學拋離,「現在清華及北大一年研究經費,是香港所有大學加起來,試問談何追趕?」加大投入是唯一出路。

港科研缺工商界支持

黃乃正又說,香港科研缺乏工商業界支持也是一大難題,令研發投入佔GDP比例偏低,他以美國製藥行業為例,藥廠往往具長遠視野,會投入資金為10年甚至20年的新藥研發籌謀,以免現行藥物專利期過後無以為繼。他表示,香港並無充分條件發展太多產業範疇,目前本地科研界優勢主要在於上游及中游研究,加強與內地合作,推動轉化應用及下游產品層面,會是合理做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