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科研發展及於大灣區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前日更落實3項具體成果,包括中科院兩個研究所落戶香港,及同意設立大灣區院士聯盟等。
有科研學者指,前者可配合國家資金「過河」新措施,有望複製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帶動香港科研環境。有香港中科院院士則期望,大灣區院士聯盟能為科研教育帶來新機遇,發揮院士科研實力與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區內高等教育水平。
自國家資金「過河」措施推出以來,香港科研機構可直接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資金項目,「香港機構本身當然具備優秀科研實力,然而在申請內地資金的經驗始終尚淺,若要申請大筆資金始終要時間『熟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如此形容目前狀況。
項目「升呢」國家級帶動港科
相比之下,中科院與國家關係緊密,如今其轄下兩個研究所將落戶香港,相信它們在發展方面會有更大優勢,「情況好比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它在短短10年間成了全深圳其中一個科研資金最充裕的中心。」
黃錦輝認為,落戶舉措是配合國家資金「過河」後的一項串連,正可讓兩研究所打通「任督二脈」大展拳腳,「這些單位將能有效地吸納人才,亦可進一步加強與本港各大學合作,做出來的項目亦將昇華至解決國家級別的科研問題」,連帶對香港科研人才需求亦會增加,全面提升本港科研環境。
「高手」聯合助科研百花齊放
至於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黃錦輝今年3月兩會期間亦曾提出相關提案,期望為兩院院士、專家團隊與企業等建立起優勢互補的產學研協作平台,促進諮詢、技術、人才培養與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其實在內地,國家部門、國企公司或大企業若遇上科技問題,亦會諮詢院士意見或尋求協作」。
他指出,香港有40多位兩院院士,設立聯盟正好善用其優勢,實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事實上,香港中上游科研實力出眾,在知識產權及國際化方面亦有優勢,而內地則有龐大資源以及生產力,透過院士居中發揮科研實力及影響力,相信可進一步連結各界,促進區內科研百花齊放。
就大灣區院士聯盟的建議,中科院將在港設立其專屬機構,為聯盟提供秘書處服務。中科院院士、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黄乃正透露,該秘書處初步預計跟兩個研究所一同落戶科學園,以便資源整合。至於聯盟的具體工作狀況,他坦言目前仍在起步階段,細節仍有待公佈。
黃乃正強調,創新科技關鍵在教育,認為聯盟或可帶來契機,包括建議中科院考慮在大灣區設立大學,提升區內高等教育水平,「事實上中科院在北京、上海、合肥都有辦大學,假如大灣區都能這樣做,院士們可參與教學、帶領研究以至顧問等不同工作」。
他表示隨着聯盟落實工作後,會考慮提出有關方案,為大灣區教育發展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