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荷
沿茪@條通往村莊的路慢慢地行走,就能尋找到一些平時看不到的生活陳跡,一座村莊一條小路的走向,就是一部百年千年的村莊的歷史。從下榻的賓館出來,沿茈籉韝@條小路向外行走,一不小心都會踏上路面上殘缺的方形石磚,踩茈式A就可走進運河兩岸古色古香的老街。
我喜歡在這樣的老街上行走。白牆灰瓦上面經由光陰輕輕覆蓋,再為它們佈上一層斑駁暗啞的歲月青苔。然而讓我更為癡迷的卻不是這些,而是那條被譽為「活茠犒B河」的京杭大運河和古城遺址。去台兒莊古城,最好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晚上。這時候的夜晚,白天擁擠的小橋上方捧出一彎銀u似的清暉,吵吵鬧鬧的街市在這裡得到安寂,人類無法計量的時間在這朦朧的月暉裡悄然釋解了,離散成為夜空中的星星,匯聚成漫漫長河,化成一闋吟誦千年的詩。
去台兒莊古城,還是為了去看大運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北伐齊國,調集民夫不惜一切開鑿出一條史無前例的大運河。從吳王夫差開鑿這條大運河開始,各朝各代的君王便開始了對它不斷的挖掘和延伸,無論是傳說中為方便去揚州看瓊花而開鑿大運河的隋煬帝,還是元、明、清各朝各代不同時期的帝王,他們都看好大運河給這個國家帶來的水利和經濟利益。在我國古代,水災是人類生存的最大災難,因此平息水患就成了各個朝代治理國家的首要目標,戰國時期魏國宰相白圭就曾在國內大興水利,發展農業。
古人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無盡的,經過各時期漕運建設的改善和完備,這條浩若長虹的大運河終於縱貫大江南北。毋庸置疑的是,京杭大運河的形成,不僅疏通了水利,消除了水災隱患,還成為了各個時代水上物資運輸的交通樞紐,以其特有的功能將國家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接在一起。沿河的城鎮、村埠也因此成為繁華的商貿之地。在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為後來人所使用並造福於人類,不久又成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途經的台兒莊便是其中的一段。台兒莊運河段全長42.5公里,1959年京杭大運河改道城外時,留下了僅存的古運河段「月河古道」,在這條長約3公里的古道上,沿河保存明清時代的古街和部分建築,一座座合院式民居,匯聚了京派、徽派、晉派等八大建築風格,形成了樹環水繞、汪渠相連的自然景觀,極富文化韻味,古老濃郁的文化氣息從一磚一瓦中散發而出,讓人走在街頭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丹麥旅遊專家彼德森讚它:「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該是這個樣子。」世界旅遊組織也稱之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
台兒莊大運河段是剛性的,它波瀾壯闊,少有嫵媚之感,它的逶迤雄壯在於其規模宏大。在我國現代史上,最為難以忘記的是抗日志士在這裡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分進合擊,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了對台兒莊的大舉進攻。中國軍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命令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的三個師沿運河一線佈防,面對日軍猛烈炮火的中國軍隊,在既無平射炮又無坦克的情況下,用血肉之軀阻擋了敵人的一次次瘋狂進攻。曾經安寧、沉靜的城牆、街道,瞬間成為戰火紛飛的血腥戰場。一個個將士倒下了,鮮血染紅了台兒莊的泥土和運河水。 戰爭的殘酷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美麗的運河小城頃刻間斷壁殘垣,屍橫遍野。一座商賈雲集、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就這樣因為戰爭的炮火而一度化為一片廢墟。在那次戰役中,中國軍隊殲敵1萬餘人,以犧牲3萬人的代價贏得了台兒莊大捷。美麗的大運河啊,它不但承載茪今堨螫睋c榮昌盛的時代,還承載了腥風血雨的戰爭苦難。
台兒莊大運河又是柔性的,它百轉千迴,堅韌不拔,用母親般特有的情懷,哺育茈耵囍b這片沃土上的生靈。當你站在運河岸邊,古老滄桑的兩岸堤壩,似乎在向你訴說蚢L往時光;那層層疊疊的泥土,匯聚成兩道長長的翅膀,讓流淌的犁杖輕盈地翱翔在沃野,播種下希望的種子,培育出豐碩的成果。送走馬革纏屍的仁人志士,迎回四處漂泊的遊子歸鄉。它為和平而奔走歡呼,它為收穫而歡欣鼓舞,它為歸家的兒女端出自釀的陳酒,暖透村莊古樹年輪下的鄉愁。
台兒莊大運河也是幸運的,歷經無數的改朝換代,歷經無數的天災人禍,它仍然充滿生機流淌不衰。人類的需求,是它幸運長存的根本所在。當戰爭的硝煙散去,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賦予了大運河嶄新的面貌。疏浚、拓寬、加固,讓大運河舊貌換新顏。隨荍麰眸}放的深入發展,運河人已把歷史的運河與現實運河有效對接,使其穿越時光的隧道,讓世界的人們,知曉一個古老民族宏觀、智慧的過去;還要讓他們了解,中華人民怎樣用滿腔赤誠,努力奮鬥,續寫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讓它永流不息,造福人類。古老的大運河並不孤單,它就像是橫~北疆的長城一樣,書寫茪今堨螫琤穸秅ㄝ妒瑤鷛袙g章。
於是,在歷史背景的影響下,台兒莊區作家協會,便擁有了一份純文學雜誌,它的名字叫《運河》。我相信,《運河》的誕生,為的就是記住這部流傳不衰的戰爭史、創業史。我與運河結下不解之緣是在2006年5月,那時我在新浪開通了博客,加入了一些文學圈子,在不斷來訪的博友中熟識了一位作家,經了解知道他生活在運河邊上,故而起了個「運河雄風」的網名。曾經有過幾次聊天,雖然短暫但記憶深刻。文學,讓作家的話題少有距離。隨荇伅〞滷徽鴃A在博客圈裡寫作發文的熱情淡了,大家各自隱於生活,隱於自己的文學創作,便逐漸不再有過多的聯繫。
2013年9月,我應邀去安徽省來安縣參加山東移民文化研討會,會議期間,結識了《運河》雜誌曹詔亮主編,經介紹,知道他是台兒莊稅務部門的幹部,也是台兒莊區作家協會的主席。忘記是什麼時候看到《運河》雜誌的了,曾經多次向這本雜誌投稿,每次投過去的稿件都能得以刊登並選發在《運河》雜誌的選稿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