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匯豐:港僑居人士薪酬冠亞太

2018-10-12
■匯豐調查指,四分之一的在港僑居人士薪酬超過250,000美元。 資料圖片■匯豐調查指,四分之一的在港僑居人士薪酬超過250,000美元。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匯豐連續第11年發佈的Expat Explorer調查顯示,香港在就業與累積財富方面為僑居人士提供優越條件。縱觀亞太地區,在香港僑居人士平均薪酬最高,達178,706美元(約139.39萬港元),較全球各地僑居人士的平均水平高出72,000美元(約56.16萬港元),其次是中國內地(172,678美元)和新加坡(162,172美元)。

調查又顯示,四分之一的在港僑居人士薪酬超過250,000美元,內地及新加坡緊隨其後,比例分別為24%和21%。新加坡則連續四年蟬聯全球最適宜生活和工作的僑居地。

超過四分之一(28%)在過去兩年來港僑居的人士表示收入至少增長50%,比例略高於新加坡的27%。61%的香港僑居人士表示,可支配收入高於其原籍地水平,並高於亞洲平均的56%。79%的香港僑居人士認為可支配收入增加是由於移居香港後收入上升;有70%表示稅務有所減少;而25%表示僱主為他們支付住宿、子女教育和交通等部分開支。

72%在港僑居人士認為,在香港可以找到理想的事業發展機會,這一項優勢在亞太區排名首位。

刺激原籍地及僑居地消費

匯豐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主管Mark Surgenor指出,亞太地區經濟前景良好,愈來愈多的市場為僑居人士提供具吸引力的發展機會及多元化的體驗。香港、新加坡及內地是亞太區內受歡迎的僑居地。隨着它們作為國際主要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同時提供收入增長及長遠發展機會,預期這些市場會繼續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才。

Mark Surgenor續稱,僑居人士收入增加,會帶動他們在原籍地和僑居地的消費。他表示,香港僑居人士有更多度假時間(佔53%),子女教育的開支更高(佔30%),且購買更多奢侈品(佔22%),但亦有不少僑居人士將資金用於儲蓄和投資等較長遠的用途。

移居香港後,39%的僑居人士表示有餘錢儲蓄或在全球範圍投資置業,32%表示能進行長遠儲蓄或投資計劃,26%表示能為子女教育儲蓄或投資。

近三分一受訪者來自英國

在受訪的在港僑居人士中,近三分之一來自英國(31%),另有15%、12%、9%、5%及4%分別來自內地、美國、澳洲、加拿大及印度,有3%則來自法國、新加坡及德國。

大多數在港僑居人士因就業需要而移居香港。40%指僑居的主要原因是發展事業,比例略低於新加坡(45%),但高於印度(34%)。28%表示為提高收入,另有28%以挑戰自我為目標,而19%在現有僱主安排下移居香港。同時,極少數僑居人士因退休(2%)或升學(4%)等個人理由而移居香港,但不少移居其他市場的人士卻以此為首要誘因,例如22%因退休而移居馬來西亞,亦有19%因學習而移居台灣。

近四分之一在港僑居人士從事金融服務行業(23%),另有15%及8%分別從事教育及會計或顧問等商業服務行業。逾三分之一(39%)在港僑居人士認為在港工作有助擴闊知識領域,比例高於其他區內市場,另有37%表示在工作上享有更大成就感。逾半數人(52%)表示來港後工時有所增加,但亦有同等比例的人士(50%)指來港後通勤時間得以減少。62%在港僑居人士已留港超過五年,41%已移居香港超過十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