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荷
從伊家村明亮的小巷裡出來,乘車約十幾分鐘,剛好到達百萃源。一座彎彎的小橋橫架在前面,等走近了才發現,鋪展在眼前的竟是一條碧波悠悠的水蕩。只是在這裡,這條水蕩顯得尤其循規蹈矩,不同於大江湖泊那樣繞山環村,亦不同於一般山泉小溪那樣曲折蜿蜒,而是寬窄有度,筆直如渠,恍若一條人工挖掘的袖珍「運河」,滿滿一河的波濤,滾滾不息地向前流去,長長兩岸蘆葦簇擁,綠意顯得更加濃郁,更加深邃。
在這織水成網的地方,踏徑而去,迎面而來的還有一個個草苫的涼棚,就像古時十里搭起的亭台,讓人想起「雁啼雲背月,人語水邊村」的暖意,又想起「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的壯別。然而在這裡,前來遠足的人往往都依依不捨。一排黃色遊艇和橡膠筏靜靜地泊在岸邊,幾間草房搭建在離河幾米遠的地方,這便是水上漂流和觀光船隻管理處了。高摞的救生衣一件件發下去,十幾個人一組依次登上遊艇,飛速旋轉的螺旋槳排開綠綢一樣的水面,兩岸景物便迅速向後而逝。
風在青翠的葦葉尖上輕輕撥動,清涼的水汽在逆風的纏繞下,挾茪籅嶁鉏酗H面頰。它們流動的方向,就是魚蝦最為鮮美的地方。除了蘆葦,還有菖蒲、香蒲、慈姑、梭魚草、水竹芋等也在這裡搖曳青b。這裡不僅出產魚蝦,還盛產蔬菜、水果,還有家禽和植物的艷麗花朵。遊艇一路穿梭而過,那些黑色、白色羽毛的水鳥被槳聲驚起,在河面上空盤旋躑躅。在這片廣闊的水域之上,藍天將白雲分割成一塊塊冰川,正午濕熱的氣溫,在這藍天白雲的冰川下變得涼爽不已。肥碩的魚兒從水下頻頻探出身體,以尾拍打水茠嶁鄏b人面前撒歡,彷彿是一出早有預謀的表演,恰到好處又十分偶然。它們躍出水面的剎那,潑刺、潑刺的聲音也相繼傳開,引得人驚喜不已。
除了這樣的河渠,隆起的田地上,一行行果樹已安家落戶,在這果樹覆蓋的地方,與之一同牧放的還有當地的土雞,這樣的養殖方式,在科學上叫立體養殖,土地因家禽的糞便得以肥沃,家禽則以覓食草籽、草蟲為生。青草叢生的大田則用來牧放鵝鴨。我探頭朝樹林裡望了一眼,看見紅羽、黑羽的雞們正在草叢中悠閒散步。在這幽深的水上森林裡,牠們的世界,靜寂無聲。面對突突而來的遊艇,這些散養慣了的雞們一點兒也不害怕,依然站在草沒雞腹的地方,晃動蚋冠尋找草叢中的美食。除了牧養的雞鵝,河中的野生動物在這裡安然生存。成對的野鴨與我們不期而遇,卻並不懼我們的干擾,仍然安靜地浮於水上,毫不避人地公開牠們的戀情。魚兒則和魚蟲、水草共生。
對於水,它的生命是流動的。流水不腐便是這個道理。百萃源,既有百樣葳蕤青b的植物,又有潺潺不竭的水源,好支撐它一年四季的豐盈收成。很難想像,在這雨水不豐的北方,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堪比江南的水鄉。這裡氣候舒適,溫和宜人,既不延誤桃李開花,又不耽擱鳥兒過冬,更不誤及有機農作物和瓜果蔬菜的長成。百萃源的糧食和蔬菜,就是汲取了當地深井裡的水分,才得以健康茁壯生長。當燕子翻飛,白鷺起舞之時,這裡正現出一片盎然生機。
有人說,到百萃源,就永遠不怕天空和環境污染,不怕瓜果和蔬菜污染,此言不虛。這個多立體式養殖基地,以生態種植、綠色養殖為主,從田頭,到水源,實現全程科學管理和環境養護,提倡環境教育和綠色出行,為開發生態旅遊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與旅遊者、經營者、當地居民等的協調合作,達成互信互利的良性合作機制。他們的承諾,就是在糧食、蔬菜和瓜果的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一滴濃藥,一粒化肥,用自己種植的大豆磨碎撒到地裡給蔬菜供給營養,從源頭改良土壤,將無污染、無農藥、最健康的蔬菜輸送出去,安全抵達每一個市場和入口,安全抵達百姓的飯桌。
初夏時節,其他地方的瓜果還沒有落花,百萃源早熟的西瓜就已經上市了。壘球大小的西瓜,不是匍匐在地上,而是懸掛在瓜架上,用草兜嬌慣地兜荂C這種小小的西瓜,在這裡被叫作「紅玉」,就連皮白個大的脆瓜,也擁有了一個洋氣的雅稱:「伊麗沙白」。從初夏的五月,一直到十月,瓜果都在笑意盈盈地迎送賓客。那「十里相送」的涼亭,在這裡派上了用場,石的桌凳,被往來的遊人團團圍坐。它不是見證別離的長亭、短亭,而是專門為來往遊客搭起的驛站,一邊緩解勞累,一邊釋放心靈,以求一份安適從容的心態。
為方便人們遊覽,園區分別給以恰當的命名,如「西瓜種植基地」、「荷文化長廊」等等,深咖色木牌豎在田頭,用箭頭標出南北方向的旱路水路。鄉村美,首先是文化美,鄉村旅遊,需要的是文化引領。沐茪諰u的花香和田園風光,收起沉迷於花容麗影的手機,從悠然的河渠渡船而去,你可以去探望一眼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各種食材,掐一把地裡生長的新鮮豯獢A聞一聞濃郁的謅夾,也能令資深美食家為之陶醉,純正,且無蔬菜安全之憂。
在距百萃源農業生態基地不遠的地方,有個著名的湖叫馬踏湖,位於桓台縣境東北部,湖中有五賢祠、魯連井等十八處名勝古蹟,以「北國江南、魚米之鄉」而著稱。百萃源,就是利用了馬踏湖濕地生態環境的優勢,淨化河道,引水入渠,將原本單一的濕地打造成清新亮麗的農業生態基地,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農業生態旅遊的宏偉藍圖,實現了生產生活方式轉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一望無際的田野、寬闊清澈的河流,從視野的盡頭匯入百萃源景區,彷彿進入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美麗幽靜的環境令人流連忘返。
第一次去百萃源,我就想到了馬踏湖,這裡因出產金絲鴨蛋而久負盛名。清朝初年,有人去南方經商,引進蓮藕在馬踏湖一帶種植,自此,蓮藕的好處家喻戶曉,各種美食製作方法陸續傳開,薑末涼拌白蓮藕,就是北方人家常見的家常菜。有人甚至做得一手上好的蓮藕粉、蓮子羹。當地人喜愛蓮藕,若家中貴客臨門,取上好的蓮子羹沖沸待客,再多的寒暄,也趕不上這一碗羹湯的深意。更可貴的,是它口感甜潤,爽滑適口,是任何飲品所不及。
等把整個百萃源遊覽下來,再回到來時的小路,站在彩虹般的廊橋高處,目光俯瞰前方的時候,它眉清目秀的全貌,頓時把人震撼了。視野的開闊,加強了風景的縱深感,從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好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這幅畫卷,是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導向,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他們的當家人王繼俊說得好,只要我們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文化興盛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賦予鄉村振興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深厚內涵,那麼我們打造品牌鄉村旅遊、建設美麗鄉村的舉措,定會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一路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