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生態移民」前,寧夏飲用水衛生情況堪憂。圖為山民在取用地下水。 香港文匯報寧夏傳真
位於六盤山東麓的彭陽縣,由厚厚的黃土層所積成,因此溝壑縱橫,地形複雜。於是,當地便出現了因應地形的崖窯、拐窯、箍窯。
崖窯,顧名思義是修建於山畔和溝邊、借崖勢而挖掘的多孔窯洞。據彭陽縣文化館館長韓三紅介紹,彭陽縣的崖窯大多開挖於清朝後期及民國初期,分佈在白陽鎮的花花窯、新集鄉的姚河、紅河鄉的小灣一帶。因為這裡的植被保持得相對要好,又離水源近,所以是較富裕居民聚居的地方。
拐窯,則是為了方便儲藏物品,在正窯兩側或者裡端又挖的小窯,一般用來儲存水桶、菜缸和糧食。
與崖窯和拐窯不同,箍窯一般是用土坯和麥草黃泥漿砌成基牆拱圈窯頂而建,窯洞裡還壓短椽挑簷,突出的部分甚至還鋪有青瓦,所以箍窯總給人一種遠看像房,近看卻是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