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最大隧道構件 如「廿座大佛坐鎮」

2018-10-21
■於機場快線下就觀景山隧道進行的箱涵頂進隧道工程。■於機場快線下就觀景山隧道進行的箱涵頂進隧道工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將於下周三正式開通。其中,香港連接路全長約12公里,由高架橋、隧道及地面道路連接而成。相關工程於2012年5月31日起動工,對團隊而言有多項突破,包括首次在香港使用箱涵頂進方法建造隧道、採用逾5,700塊橋面預製組件及橋墩預製件造橋。路政署工程師潘凱怡在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憶述工程團隊在施工期間面對的各種困難及挑戰。

工程師憶艱巨 採四施工方法

香港連接路全長約12公里,包括9.4公里長高架橋、1公里長的機場島觀景山隧道,以及一段1.6公里長地面道路。連接路中最艱巨和最具挑戰性的是觀景山隧道建造工程,隧道由兩條約1公里長的是管道並排組成,穿越觀景山、機場路及機場快線之下,再通過新填海區連接地面道路,以減低對東涌居民在環境及景觀上的影響。

潘凱怡指,路政署以四種不同方法施工,其中貫通觀景山使用鑽爆法,「採用鑽爆法所需的安全措施要求非常嚴格,因為要保護附近的航空燃油庫、昂坪360纜車轉向站和機場快線 。其中一項措施是設置震動監測系統,確保這些設施不受影響。」

觀景山隧道要穿越運作中的機場快線的下方,為了維持機場快線正常及安全運作,工程團隊採用了全港首次使用的箱涵頂進方法,建造兩條大型行車隧道管道,該工程難度極大,對工程技術和施工要求非常嚴格。最大的箱涵構件重達5,000公噸,相當於20座天壇大佛的重量。至於機場路段地底使用暗挖方式,而填海區則使用明挖法。

預製大型組件 增效率減影響

連接內地水域主橋的高架橋工程同樣極具挑戰,潘凱怡表示,由於海上高架橋跨越機場西面海上航道,施工需顧及航空安全規定,「機管局有非常嚴格的航空安全規定。為了讓船隻通過,(高架橋的)垂直淨空高度需保持最少41米的距離。」

潘凱怡解釋,為了縮短施工時間,並減低對海上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工程團隊利用一些很大型的預製組件,包括樁帽殼和預製橋墩,以及超過5,700塊橋面預製組件,「這些橋面預製組件每塊重75公噸至225公噸,重量相等於3輛至9輛雙層巴士。」據悉,這是本港首次使用預應力橋墩預製件,有助減少在海上現場進行混凝土澆築工序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經過工程團隊努力,香港連接路工程於今年1月順利完成。而高架橋段亦已完成負重荷載測試及分析,全部19座橋樑共230座橋跨全部符合設計承載能力的要求。路政署預期,港珠澳大橋通車將有助鞏固香港的交通、物流樞紐地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