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區員咁睇】搭配完善規劃 填海造地良方

2018-11-19
■陳女士表明贊同「明日大嶼願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陳女士表明贊同「明日大嶼願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將軍澳區議員譚領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將軍澳正是一個透過填海發展成宜居新市鎮的好例子,「填海帶來大面積土地,只要有完善規劃,是一個製造土地的理想方法。」他表明支持特區政府的「明日大嶼」發展計劃。

將軍澳是一個由魷魚灣、坑口、調景嶺等地包圍的海灣,至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規劃於將軍澳移山填海,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及香港島,將之發展成一個新市鎮。

譚領律指出,將軍澳至少80%土地均由填海得來,「早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前,將軍澳只得一些鄉村,率先發展而成的公屋翠林h及居屋康盛花園與景明苑均屬依山而建,其餘的基本上也是填海而來,發展至今區內已有逾40萬人口。」

譚領律於2007年當選區議員至今,惟他早於2001年已開始於將軍澳從事社區服務。他說:「我看到的是整個區發展得好快,如今已有許多新屋苑落成,整體而言環境舒適,空氣亦不太差,基本上已是一個相對完善的新市鎮,只是交通方面仍有待改善,塞車問題最困擾居民,相信要待將軍澳-藍田隧道於2021年竣工後才得以改善。」

棕地講就易 賠償有排搞

他表示,2001年他到將軍澳服務時,尚德h對開一帶(即現時將軍澳港鐵站附近)尚未發展,港鐵將軍澳線也是於翌年才通車,其後再發展日出康城,近年更先後興建了將軍澳運動場及香港單車館,「區內未有港鐵前,居民主要靠巴士出入九龍,如今港鐵已能覆蓋接近90%居民的住處附近,交通配套比新界西北方便。」

香港住屋需求愈來愈大,譚領律以將軍澳為例指出,填海能帶來大面積土地以發展新市鎮,只要有完善規劃,是一個製造土地的理想方法,「其他方法不是不行,但棕地講就易,實際上業權分散,賠償問題也有排搞,保育方面亦是一大挑戰,加上發展商有大量儲備,不是那麼簡單。」

他指出,現時將軍澳位於日出康城再入一點的137區填料庫,未來也會用作房屋發展,初步估計可提供約10萬個單位,證明政府也會用不同方案去增加房屋供應,「其實規劃署亦研究區內11幅綠化地,但每一幅均面積細,有些或只能建一幢樓,且涉及改劃用地,需時亦久。」

他認為,「明日大嶼願景」是可取方向,香港土地面積有限,在大嶼山填海並作長遠規劃以應付住屋需求,是必然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