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琴台客聚】享壽九十有八

2018-11-19

潘國森

談到小查詩人的世壽,有人責備個別傳媒形容為「享年九十四歲」是不敬,應該要寫「享壽九十四歲」才是。但是文友陳凱文指出香港風俗向來不特別區分「享年」與「享壽」,他還拈出筆者多年前在「琴台客聚」的舊作助談(見香港文匯報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積閏享壽〉)。這「九十四歲」倒是可以再談一談。小查詩人是一九二四年三月十日出生,今年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他過了生日才逝世,是活足了九十四周歲。

據此,在今年三月十日之前小查詩人在人前人後只可以自稱九十三歲。不過這是外國人的算法,中國傳統是算「虛歲」。當然我們原本沒有「虛歲」的說法,只不過近世引入西方的實足周歲算法,才別立「虛歲」的用詞以資識別。

中國傳統是算橫跨多少個年度為準,俗語有謂:「過一年,大一歲。」由除夕到大年初一,人人都添了一歲。若在古代給查良鏞先生他老人家編寫年譜,就是一九二四年甲子一歲,一九二五年乙丑兩歲,餘此類推。到了一九五五年乙未,可以記為:「年三十二。是歲發表《書劍恩仇錄》,一紙風行,聲名鵲起。」到了今年,就是「年九十五」了。算「虛歲」的好處是知道歲數就可以逆推出確切生年;算實齡則還要知道那天生日,反而麻煩。現時中國內地學界都用「虛齡減一歲」的辦法,一九二四年算零歲,一九二五年一歲。一九五五年乙未要記為:「年三十一......」實齡的好處是在涉及法律上的權利與責任時,可以計算得公平而無爭議。

「積閏」這回事,我不再重複當年介紹以「十九年七閏」的辦法計算。今回從另一個切入點教大家算這筆賬。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是乙丑年的大年初一,由這一天起,小查詩人就是兩歲了。事實上,所有人都長了一歲!對照小查詩人一九二四年三月出生至此,實際上才十個月大。明白虛齡算法的中國人都知道,假如小孩在大除夕年三十晚出生,呱呱墮地還不夠一小時,不一會過了子正,交了大年初一,已經算是兩歲了!

此下小查詩人再活到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由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起,共是三萬四千二百四十七天。中國曆法是陰陽合曆,平均每二十九天半就有一次初一十五月缺月圓的周期,那麼三萬多天,折合一千一百六十個月有餘。原本閏年十三個月,平年十二個月,若用「積閏」則一律以十二個月當成一年,就是九十六年另八個多月,即是九十七個年頭。再加先前第一年,就是九十八了!

總結一下,如果用今天借自外國的算法,小查詩人享壽九十四歲;用中國人原來最常用的虛歲,則是享壽九十有五;以香港過去慣用的「積閏」法,便是九十有八了。九十五與九十八之別,剛好就是一般人常說卻不真確的「天地人三才,各加一歲」的說法。

寫小說的金庸與區區在下潘國森都是中國傳統讀書人,我們又長期住在香港,入鄉隨俗,我說「我的朋友查良鏞」是「積閏享壽九十有八」了。 (寫小說的金庸與我.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