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創科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香港大學與清華大學合辦的「2018年人工智能國際高峰會」將於本月30日在香港大學舉行,峰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學術界、商界及法律界專家,及「電腦界諾貝爾獎」圖靈獎的得主,進行主題演講及討論會議,探討人工智能(AI)的未來發展方向。
「人工智能國際高峰會」內容圍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區塊鏈等不同範疇,從技術層面及應用層面探討相關科技的未來發展。大會邀得世界各地專家,包括圖靈獎得主兼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特拉維夫大學校長Joseph KLAFTER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清華與港大早前簽署戰略夥伴合作協議,兩校在5年內共同發表超過750篇論文、創立戰略合作夥伴基金供學者進行各種研究計劃。
港大:與清華合作「1+1大於2」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表示,人工智能就是將生活裡面習以為常的技術智能化,從而提高生活素質,例如在空氣污染方面,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收集並分析環境資料,可以對空氣進行檢測;在建築能源系統裡面加上人工智能,可以減低能源消耗、提升效能,有助改善空氣質素。
港大副校長(環球事務)高為元指出,人工智能是巨大且複雜的範疇,即使聯合百所大學的科研能力,也難以駕馭相關領域。
他續說,港大的強項在於電腦科學的理論研究,而清華則在技術層面表現出色,相信兩所大學能相輔相成,無論在理論還是應用層面均有「1+1大於2」的效果。
高為元續指,港大非常重視與內地的合作,港大深圳醫院、港大浙江研究院等,均是港大在內地的「佈局」,未來或參考其他院校的做法,考慮在內地開辦分校。
他更透露,港大正與清華磋商,擬合辦與電腦科學相關的「2+2」本科雙學位課程,課程將添加人工智能元素,有望在2020學年錄取第一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