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生產鏈不透明 可持續發展易淪空談

2018-12-06

不少奢侈品品牌近年致力邁向可持續發展,確保生產過程中使用公平貿易原料,保護工人以至動物權益。然而這些企業往往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供應商資料或實際生產過程,使外界難以認證產品是否真的符合可持續原則。

瑞士鐘錶珠寶生產商蕭邦(Chopard)規定,旗下產品採用的黃金,必須由瑞士「改善黃金協會」公平採礦及貿易計劃涵蓋的金礦開採,或經責任珠寶業委員會認證。蕭邦近期亦因應羅興亞人危機,停止使用緬甸出產的珠寶。

可持續發展顧問公司Eco-Age創辦人弗思稱,蕭邦在計劃之初,已跟拉丁美洲的民間組織合作,取得具可持續認證的黃金,加上蕭邦會自行設廠加工黃金,使其較易確保生產過程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亦可重用損耗的黃金。

皮革產業同樣是「血汗奢侈品」重災區,不少發展中國家皮革生產商使用有毒染料或鞣酸來製皮,損害工人健康,染料也經常流入河流,把動物剝皮的做法亦極不人道。弗思指出,業界可制訂指引,確保所用動物皮是食品業的副產品,某些皮革製品亦可用其他原料生產。

非上市公司披露資料更少

瑞士小型皮革生產商LUC8K創辦人奧利沃形容,可持續原則絕非噱頭,而是對抗快速時裝、保護環境的做法,LUC8K的原料均是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羊皮或牛皮,工廠則設於以皮革工藝聞名的摩洛哥,她會親自到場視察,確保生產過程符合可持續原則。

不過無論蕭邦還是LUC8K,均以商業利益為由,拒絕公開生產過程細節,加上它們並非上市公司,需披露的資料更少,令其可持續政策難獲驗證。人權觀察組織批評,蕭邦的可持續政策相當薄弱。■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