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到恭王府博物館出席「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開幕典禮,並見證努力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港人獲國家頒發證書認同。
在開幕典禮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向香港古琴藝術傳承人劉昌壽(即蔡昌壽)頒發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由劉昌壽的代表李飛領取。
年逾八旬仍「口傳心授」
熟悉香港古琴藝術發展的人士都知道,香港有位斲琴大師叫蔡昌壽,而在今次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名錄中顯示的卻是劉昌壽。
對此,李飛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此前跟祖母姓的劉昌壽,在繼承家業之後改名蔡昌壽,但身份證上用的是劉昌壽一名,因此以身份證為準。
今年5月,劉昌壽因其高超的製作古琴「斲琴」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成為第三個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的港人。劉昌壽將畢生的熱誠貫注於古琴藝術,除了成立「蔡昌壽斲琴學會」外,年逾八旬的他仍然堅持親自將畢生所學「口傳心授」予一眾本地琴人,培養斲琴人才,薪傳古琴文化。
讚承載三千年中國文化
自1993年起,劉昌壽開設「斲琴研究班」,將斲琴技藝授予香港琴人,以求恢復並且延續琴人自製琴器、斲琴自彈的傳統。20多年過去,「斲琴研究班」仍是香港唯一的斲琴教學作坊,這種因熱愛而自發鑽研並推廣斲琴的傳承方式,在香港亦是獨一無二。
在向劉昌壽頒發證書的評審理由中,文化和旅遊部認為,劉昌壽所傳承的斲琴工藝集合了木藝、漆藝、弦律、書法和銘刻等藝術和技巧,承載了約3,000年的中國文化,是古琴藝術重要的美學範疇,近60年來遵照傳統古法的物料和步驟斲琴,工藝純熟,其親斲之古琴備受推崇。同時,其積極在香港傳承斲琴技藝,使琴人自斲琴器的傳統得以在香港延續,可算德藝雙馨。
此前,粵劇傳承人陳劍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是首名獲此殊榮的港人。「大坑舞火龍」傳承人陳德輝的名字則出現在第四批傳承人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