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政府公佈未來十年私樓總供應量將由以往18.4萬間減至13.5萬間。有學者指出,雖然私樓供應減少,但同時間亦有部分買樓需求返回較平價的公營房屋市場,一加一減後,新樓價格不會因此上升,反而可能會令近年供應泛濫的納米單位數量減少。
潘永祥:毋憂私樓豪宅化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毋須擔心私樓供應減少會導致樓價上升,因私樓需求與公營房屋需求其實有所重疊,如將來公私營房屋供應改為七三比,部分實力不足的購買力便會由私樓市場回流到公營房屋,私樓需求亦會相應減少,將來私樓價可能會因此受壓並調整,因此不代表樓價會因此而上升。
他並相信,不會因新樓供應少而令日後的私樓供應變得豪宅化,因為始終市場上最大批的購買力仍然未能支撐太高的樓價,而發展商則要面向市場實際購買力去定價。
梁志堅:公私房屋需平衡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認為,政府提高公營房屋比例對普羅市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能否做到則存有疑問,認為政府於釐定公私營房屋比例時要做到一個平衡。
他並認為政府不應只看公營房屋的供應是否能滿足市場需求,應該將公營房屋與私樓供應一併探討,擔心調低私樓目標可能導致私樓供應不足。
布少明:樓價長遠有支持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私宅供應減少,但需求仍在,長遠對樓價會有所支持,但短期內樓價會否因此回升則要看多種因素,包括經濟變化、失業率、息口走勢等。
他指出,最近市場則受到中美貿易戰困擾,市場充斥不明朗因素,所以相關私樓供應減少的消息對私樓價格不會有刺激作用,但相信中長期對樓市則屬正面消息。
他續說,雖然公私營購買力有些少重疊,但主要反映在細價單位上,中大價單位的購買力則肯定不受影響,「有意買私樓的人士,其實很多都不會投向公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