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娛樂 > 正文

戲曲視窗:凌波妙舞月新升

2018-12-30

踩蹺源自纏足。人稱纏足為「三寸金蓮」,批評它是病態美,所以解放後禁止女子纏足,這也引致作為形體訓練手段的蹺功在內地曾長時間被禁用。

根據資料顯示,纏足始於五代,但只流行於宮廷;直至北宋中晚期,纏足才開始慢慢盛行於貴族階層;影響到明清兩代,才出現舉國女子皆小腳的局面。

最早有記載的纏足者是上期提及的南唐後主李煜宮人窅娘。窅娘的真實姓名和生卒年份已沒法考證。她平民出身,本來是一位採蓮女;十六歲時,因姿色嬌美,被選入皇宮。據說她的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樣,故賜名「窅娘」。窅娘用白帛裹足,身輕如燕,創金蓮舞,擅長《霓裳羽衣曲》。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凌波,俯仰搖曳的姿態優美動人,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

有一年元宵,在皇宮正殿中,李後主建築金蓮台,台高六米,以青銅柱支撐,用黃金鑿成一座蓮花,繞以珍寶瓔珞,光輝奪目。那蓮花的中心,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蓮來,細樂聲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李後主與小周后並肩欣賞,後人有《宮城》詩一首詠歎當時情景:「紅羅疊間白羅層,簷角河光一曲澄;碧落今宵難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後來金陵城破,南唐滅亡,窅娘隨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記載:「窅娘白衣紗帽隨行,後主宛轉勸留,不聽。」宋太宗趙匡義為欣賞金蓮舞,特意將金蓮台自南唐澄心堂運至汴京,命窅娘七夕時在金蓮台上跳舞。窅娘跳舞時始終背朝御座,面向東南,襝衽再拜。趙匡義下令轉過身來,窅娘置之不理,最後跳入荷池而亡。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