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黃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最初曾因果實極苦被作為草藥使用,而後經過長時間的「馴化」,逐漸從野生草藥變為蔬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帶領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團隊通過破解全球首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找到讓黃瓜「發苦」的基因,由此入手培育出「蔬研」系列黃瓜品種,創造出8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經濟價值,讓苦黃瓜變成了「金」黃瓜。1月8日,該團隊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黃三文表示,能夠從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因為黃瓜基因組圖譜的完成實現了中國蔬菜基因組學科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跨越。
黃瓜「發苦」對於人類來說影響了口感,但對黃瓜本身來說卻是抵禦害蟲的「武器」。科研團隊發現,黃瓜中的苦味物質是葫蘆素C,並發現黃瓜中葫蘆素C的9個協同表達的合成基因簇共同決定了黃瓜苦不苦。
「為了讓老百姓吃上不苦的黃瓜,我們吃了不少『苦』。」黃三文透露,團隊中的陳惠明研究員為了找到不苦的黃瓜,自己種植了20畝地6萬株黃瓜,「為提高準確性,我們按照3人一組同時品嚐,效果一致才能最終判斷。最後就將6萬株黃瓜,18萬枚苦葉子逐一嚐下來,終於找到了兩株不苦的葉片,證明這兩個葉片的苦味『開關』關閉了。」
科研人員通過比對發現了黃瓜葉片與果實苦味其實是由Bl和Bt兩個不同基因調控的,隨後提出了兼顧品質和抗性的分子育種方案。通過精準分子育種,科研人員培育出雌花多、產量高、葉苦抗蟲、果實不苦的「蔬研」系列品種,在華南地區廣泛推廣種植,累計推廣百萬畝,創造約80億元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