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走東走西:狂妄作家出狂言

2019-01-26

余綺平

他像預言家,他所寫的小說像一面鏡子,可以看到千瘡百孔的社會現狀。他的新書具煽動性,能引起社會恐慌。但人們對他愛恨交織,新書剛登上法國暢銷書榜首,正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他是法國目前外銷書最多的小說家。

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第七部小說《血清素》(Serotonin)本月初出版,法國總統馬克龍隨即頒予最高榮譽軍團勳章,以表彰他對法國文學的貢獻。維勒貝克領獎後銷聲匿跡,沒有替新書宣傳,更拒絕媒體採訪。因為他心知肚明,無窮無盡的紛爭將接踵而至。

今年六十二歲的維勒貝克,被譽為專門「製造麻煩的頑童」。他前一部小說《臣服》(Submission)預言,二零二二年法國變成伊斯蘭國,由穆斯林政黨執政,將原來政教分開的法國引入伊斯蘭教,容許一夫多妻。故事裡的巴黎大學一教授為保教席,改信伊斯蘭教,其猶太裔女友離他而去,移居以色列。

《臣服》於二零一五年一月七日出版,經常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法國漫畫雜誌《查理周刊》,將維勒貝克刊登封面,當日,該雜誌的巴黎總部遭恐怖襲擊,導致十二人慘死。維勒貝克則受到警方全日保護。

維勒貝克最先惹爭議的小說,是二零零一年出版的《平台》(Platform),描述一名中年男子赴印尼峇里島「性」旅遊,內容涉及許多召妓和性慾場面,作者一如既往,免不了批評伊斯蘭教。小說結局,是峇里島的旅遊「性」地遭恐怖襲擊。一年後,峇里島真的遭恐怖襲擊,汽車炸彈衝進兩家夜總會,導致逾二百人死亡,維勒貝克再被確認為「預言家」。

維勒貝克的小說不但觸怒伊斯蘭教,還經常侮辱和鄙視女性,他曾遭女權主義者抨擊和被人權主義者告上法庭。可是,《平台》仍被視為法國文學先鋒,二零一零年出版的《地圖與疆域》(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更奪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新書《血清素》講述一名農業工程師,為法國農業部長撰寫貿易報告,因為失戀了,返回老家鄉下散心。他看到法國在全球化和歐盟農業政策下,農民民不聊生,內心充滿怨恨,對前景絕望。作者藉此書譴責法國政府「為了捍衛自由貿易,卻罔顧自己百姓死活。」法國媒體稱讚維勒貝克敢言,目光遠大,《血》內容一針見血,洞悉現代法國最嚴峻真實的一面。

巴黎的黃背心運動爆發於去年十一月十七日,《血》書剛剛完稿待印,維勒貝克又被證明了是「預言家」。該運動源於法國政府加徵燃油費,農民受影響最大,他們起初堵塞公路抗議,後來由全國各地鄉間湧入巴黎與警察發生衝突,人數一度多達二十八萬。巴黎的博物館和店舖被迫關閉,運動持續了幾星期,被視為法國半世紀以來最大騷亂。

《血》出版了,作者領了獎,但卻失蹤了。較早前,維勒貝克在一雜誌撰文,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政策辯護,讚揚他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如果維勒貝克是預言家,應該敢於露面,為自己的言行作證,而非危言聳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