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聖手珍品中讀「董其昌與他的時代」

2019-01-31
■「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展廳內,觀眾在認真觀展。 記者章蘿蘭 攝■「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展廳內,觀眾在認真觀展。 記者章蘿蘭 攝

丹青寶筏最大規模董其昌藝術展上海亮相(上)

中國規模最大的董其昌藝術展「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今次展覽除卻上博館藏外,並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最終遴選董其昌及其餘相關作品共計154件(組)。在多件名家珍貴經典之作中追根尋源、勾連脈絡,去讀去看董其昌時代的書畫勝景。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晚明傑出的書畫大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思白、思翁,原籍上海縣(今上海閔行區馬橋),後徙居華亭(今上海松江區)。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作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影響巨大的一代書畫大師,董其昌集前人之大成,融會貫通,洞察畫壇時弊,以禪寓畫,提出與倡導「南北宗論」,並在實踐上充分加以印證,創中國文人畫理論史上又一高峰,翻開了文人畫創作的新篇章。

大展被命名為「丹青寶筏」,是借用王鑒評價董其昌及吳偉業作品之辭。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解釋,「寶筏」原為佛教用語,喻指世間一切事物由困惑到解決所使用的方法與手段,董氏指點迷津、金針度人之用,可謂無量。其後,清四高僧、四王吳惲、金陵畫派、新安畫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畫壇,大都在其理論影響之下而成就。

除了上博豐富的館藏,今次約有三分之一的展品,來自其他頂級博物館的馳援,其中包含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史密森學會賽克勒美術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院等。這意味荂A除了台北故宮收藏的董其昌作品外,國內外最重要的董其昌書畫精品此番幾乎都已匯聚上海。

幾幅董其昌作品之最,無疑是展覽亮點。其中既有董其昌最長書法手卷、18米長的《行書天馬賦》卷,最長繪畫手卷《贈珂雪山水圖》卷,最高繪畫立軸--來自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的《青卞圖》軸,還有單字最大的董其昌書法--《臨顏真卿書裴將軍詩》 ,最大的董其昌山水冊頁,董其昌山水冊頁姊妹篇--《秋興八景》與《仿古山水冊頁》。

多件鎮館之寶亮相

展覽由「以古為師--董其昌和他的時代」、「宇宙在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及「一代宗師--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部分組成。「以古為師--董其昌和他的時代」主要包含兩條線索,其一為董其昌的古書畫鑒藏,包括其師友在內,曾經鑒藏且對他們的畫學理論、創作探索產生影響的晉唐宋元等大家名跡,如王羲之《行穰帖》卷、懷素《苦筍帖》卷、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倪瓚《六君子圖》軸,等等;其二是對董其昌的藝術、人生與畫學思想,具有深遠影響的前輩墨跡,旨在探討董其昌置身的「時代土壤」,梳理、突出其於書畫理論、創作實踐兩方面的師承脈絡與藝術淵源。

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出借了「鎮館之寶」--東晉王羲之《行穰帖》卷。此帖為唐代雙u摹本,應是《行穰帖》信札的前半部分,其內容最早著錄於張彥遠(9世紀)《法書要錄》。作為王羲之書法的忠實追隨者,董其昌在卷後釋文並作了三次題跋,後將此帖換得李唐《江山小景圖》卷。友人吳廷收得此帖,並刻入《餘清齋法帖》。董其昌在1609年的跋文中,提及他曾與吳廷、陳繼儒一起觀讀此帖。

來自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的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卷,為首次在中國展出。該帖是顏真卿從吏部尚書轉任太子少師的任免文書,相傳是由顏真卿本人所書,故稱為「自書告身帖」,卷尾有蔡襄、米友仁和董其昌的題跋。董氏書法以顏體築基,初學顏真卿《多寶塔碑》,後來鑒藏並廣習楷、行、草各種顏氏作品,此帖即是其中之一。董氏書法氣質秀弱,顏體的宏博渾厚正好起到矯正作用。

此外,浙江省博物館也調整了自己的展陳,將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首次帶到了上海,展期為一個半月。董其昌學畫即從黃公望入門,畢生推崇追摹,在「南北宗論」中,黃公望是「南宗」畫家核心之一。此卷1596年為董其昌收藏,圖中的筆墨與圖式,對董氏的藝術創作影響至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