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放大鏡】高居翰析董其昌

2019-01-31
■「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召開新聞發佈會,圖中為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右二為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策展人凌利中。記者章蘿蘭 攝■「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召開新聞發佈會,圖中為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右二為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策展人凌利中。記者章蘿蘭 攝

董其昌在文人畫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相關研究在國外學術圈亦非常活躍。美國已故中國美術史研究權威高居翰,就曾在他的著作《山外山:晚明繪畫》(The Distant Mountains: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中,大費篇幅還原董氏其人,其中一些觀點倒不妨作為他山之玉。

除了師法王維、黃公望等大家,高居翰認為,董其昌在某些畫作中,如在塑造岩塊時,運用了光影的手法。「事實上,如果我們說他(董其昌),或許受到了歐洲銅版畫中的明暗對照法影響的話,那麼想必許多研究中國繪畫的學者,會認為這樣的看法根本荒謬透頂,連提都不敢提。」高居翰寫道,「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死心,必須指出,在董其昌許多作品裡,時而可見這類描繪受光效果的自然主義手法,而且強烈的明暗對比處理也隨處可拾。」

據其觀察,董其昌所運用的筆法,並非只是在中國繪畫傳統中的某些皴法,其往往更具描繪物體陰暗線的特性,他同時提及,其實董其昌在1602年時,曾經數度前往南京,他不但對利瑪竇有所知,而且也在著作中提起過利瑪竇,也可能與之有過一面之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