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玉米渣變寶 護送DHA「上腦」

2019-01-31
■王奕(左)指,技術在治療認知障礙症或阿茲海默症等方面具有很大潛力。中為黃文秀,右為張智良。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王奕(左)指,技術在治療認知障礙症或阿茲海默症等方面具有很大潛力。中為黃文秀,右為張智良。 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理大研發納米膜利吸收 冀製標靶藥穿越「腦血管障壁」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詹漢基)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奧米加3脂肪酸,對兒童腦部及眼睛發展非常重要。不過,DHA具親脂性、不溶於水、易降解等特質,如何令人有效吸收成為了重大挑戰。理工大學團隊研發創新方法,將提煉玉米後剩餘的「殘渣」蛋白變為有用材料以製作成納米包膜,將DHA完全包裹穩定其結構,讓其更易被吸收及傳送至腦部。該技術未來更有望應用於製作腦部標靶藥,克服「腦血管障壁」問題,為治療認知障礙等疾病帶來曙光。

DHA(docosahexaenoic acid)可以在母乳、魚油及牛油果等找到,為促進腦部發育的重要營養素。有研究證明,缺乏DHA對腦部結構與功能會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會導致嬰兒出現認知及學習問題等。

雖然DHA能於日常飲食中攝取,胎兒也能透過胎盤從母體吸收DHA,但由於DHA屬於親脂性,不但不溶於水,且在酸性環境下容易氧化和降解,故能被身體利用的比率非常低。

因此,提高人體的DHA吸收率一直被視為醫學界的挑戰。

免受胃酸降解 助胎兒攝取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團隊發佈創新的納米包膜技術,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包裹魚油,使魚油中的DHA在胃部消化過程中,免受胃酸降解,使其更有效地在身體內傳輸,從而促進腸道、腦部以至胎兒經母親胎盤攝取DHA。

負責研究的助理教授王奕表示,Zein蛋白為玉米提煉玉米油、澱粉後剩餘的「副產品」,一般只當作飼料。是次研究將Zein蛋白「化腐朽為神奇」,創新地變為納米包膜,這種蛋白包膜在保護魚油中DHA結構的同時,更能結合疏水分子,讓DHA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扮成「自己人」 不造成排斥

王奕進一步解釋,人體血管和腦之間有一道「牆壁」,會阻止大部分物質進入大腦,被稱為「腦血管障壁」,一般情況下可起到保護腦部的作用,但對於針對腦部用藥卻是阻礙。

由於Zein蛋白來自天然物,不會與身體造成排斥,只要藥物及營養物以此納米包膜包裹着,「就像自己人一樣」輕易越過這道「牆壁」,將藥物傳送到腦部。這種技術在治療認知障礙症或阿茲海默症等方面具有很大潛力。

研究團隊已成功於老鼠實驗證明Zein納米包膜的功效:在餵食納米包膜魚油的懷孕老鼠,其腦部DHA濃度較餵食普通魚油的老鼠高出約25%。團隊並讓參與實驗的懷孕老鼠產下幼鼠,發現如母鼠餵食納米包膜魚油,其後代在識別新物件、迷宮測試的表現都較佳,說明具有較高的記憶和空間學習能力。

是次項目獲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及深圳市基礎研究學科佈局項目資助約350萬港元,團隊希望能爭取更多資源,繼續進行深化及轉化研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