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內地市場以市值計算位居全球第二,當中包括以人民幣買賣的中國公司股票(稱為A股)。去年MSCI將A股納入其指數,為全球投資者打開投資A股的渠道。2018年A股評價大幅下跌,以百分比計為自2010年以來的最大單年度跌幅。評價下降的原因是中美貿易爭端、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聯儲局持續緊縮政策的影響。 ■貝萊德
當中部分因素已有好轉,包括中國推出貨幣刺激措施,達成貿易協議憧憬高漲,以及聯儲局有望暫停升息。然而,A股與其過去水平以及其他新興市場股票相比,仍大幅折價,意味着仍然有進一步上升潛力。我們認為帶動中國A股從2018年低谷回升的因素有三個。
三個因素支持低谷回升
首先,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意願普遍改善,尤其是中國,帶動國際資金加速流入A股市場。其次,政策環境更加有利。中國大力推行寬鬆政策,包括信貸顯著成長及多項財政刺激措施,對A股特別有利,因內需是發行人焦點所在。聯儲局暫停緊縮貨幣政策令美元走穩,其他主要央行亦態度溫和。第三,我們的指標顯示市場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憂慮有所紓緩。據報中美官員談判有望取得進展,使本周結束前大幅加徵關稅的風險有所降低。
我們認為短期內上述因素會持續推動A股市場表現。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持倉比重依然不高。官方數據顯示,國際投資者只持有3%的A股,我們認為比重有望增加。指數供應商MSCI即將實施的變動,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股票指數中的A股權重增加至原來的四倍,由0.7%上調至接近3%。最後,不利氣氛大幅改善,投資價值較2018年年底時有所下降,但評價仍具吸引力。
兩個風險不宜掉以輕心
我們認為有兩個風險:首先,中國的經濟及盈利動能疲弱。我們認為短期內對經濟增長預測的預期會進一步下降,但預計經濟及盈利成長將在下季觸底,但水平仍高於大部分成熟市場。目前投資者尚未重視上述下降趨勢,基本因素須出現好轉,升勢才能延續下去。第二個風險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顯著升溫。
兩國領導或許需要再度會晤,才可達成具實質意義的貿易協議。雖然我們認為短期內再次升級為貿易戰的風險較低,但市場對達成協議的憧憬似乎過於樂觀。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具上升潛力,但選股應更加審慎。短期而言,我們看好有望受惠於當地進一步放寬政策的市場領域,例如券商及與內需相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