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負面清單五年瘦身八成

2019-03-03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幕。5年來,自貿區「改革苗圃」積極育種,累計有127個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其中尤屬政府職能轉變收穫最豐。據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分析,審批制到報備制、證照分離、通關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令中國與西方成熟市場愈來愈接軌。他並表示,上海自貿區的通關效率,在部分領域已經可以比肩新加坡。

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最基礎、最重要的改革。上海自貿區成立翌日,即推出了中國第一份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首版(2013版)涵蓋190條外商投資特別管理措施。之後,負面清單持續「瘦身」,至2014年管理措施減少到了139條,至2018年僅留存45條,五年內銳減近八成。

自貿效應輻射 首創項目湧現

法無禁止皆可為,限制越來越少,自然使得上海自貿區魅力倍增,全國第一家再保險經紀公司、外商獨資遊艇設計公司、外商獨資醫院、外商獨資金融類投資性公司等首創性項目,紛紛湧現。

這種正面效應,更進一步輻射至全上海。根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數據,2019年1月,上海新設外資項目563個,同比飆升近七成;合同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同比暴漲了近200%。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權衡看來,上海吸引外資的新變化,是世界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上海發展的強烈信號。

「上海出台《擴大開放100條》,持續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服務型』政府的轉化,大幅度提高政務效率與透明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安永華中區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譚綺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去年上海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5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其中有不少是集管理決策、採購銷售、研發、資金運作、共享服務等多種職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總部」。她認為,得益於優良的營商環境,上海資源集聚能力正明顯增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