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源於奧運】走過奧運的日子──亞特蘭大

2019-03-07

李漢源

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是我第四次參與製作的奧運會。

一般而言,各個國家的電視台都會以兩年時間去籌備每一屆的奧運會,因此於94年年中,TVB亦參與了亞特蘭大國際奧運廣播會議。在這個會議上,世界所有電視台也會派工作人員出席,大會會在會議中公佈今屆奧運的製作方向,有什麼新的製作形式等。各電視台了解後亦會提出自己本身的要求,如國際廣播中心需要有多少工作地方,在什麼場館的位置放置自己獨立的攝影機等等,這種種都是幫助日後比賽時能有更多專用畫面。例如大會沒有安排香港隊比賽的畫面時,我們就要自己安排拍攝;由此可見,製作轉播奥運是需要長遠的計劃來作妥善的安排。大會亦有派發奥運製作手冊(Olympic Production Handbook),告知我們每一項比賽項目製作方式、攝影機的分佈傳播時間等等,很是詳盡。幾百頁的A4紙製成的「課本」,每一個製作人都要詳細閱讀並了解,再加上自己的配合來製作一個適合自己國家或地區觀眾的奥運節目。

96年的奧運其中一個我很關心,而相信全香港人亦十分關注的一個項目,就是滑浪風帆。因為香港選手李麗珊在當時是世界排名第二,很有機會在這次奧運爭取到代表香港的一面重要獎牌;但再回看製作手冊,發現手冊中列明此項頒獎禮是沒有直播訊號,要24小時後才會在國際廣播中心分發。試問如果香港李麗珊拿到獎牌,全港觀眾要整整一天後才可以與她分享這份喜悅?根本不可能接受!當時TVB唯有計劃可行的處理方法:因為滑浪風帆比賽場地Savannah距離亞特蘭大5個半小時車程,如果拍攝這個歷史性的一刻,再將之帶回來廣播中心播放,起碼要6-7個小時,香港人可不願意等這麼久啊!唯一方法是利用衛星信號才可以進行直播!於是我們便計劃以港幣60萬租用一架流動衛星發射車SNG,再以40萬租用專用衛星頻道,合共100萬 。

至於動用到這100萬(於96年)是否昂貴呢?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不過這100萬可不只是做頒獎直播,另外還可以在奧運期間的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例如球場、運動員選手村、市中心地標等等均可以做形形色色的直播;就算簡單如訪問運動員,背景亦可以選擇在餐廳、風景區或是場館中,這樣的節目包裝使訪問顯得更有現場感,觀眾看起來不會這麼單調,可豐富美化整個節目。

當然在製作費上一定會增加,但能讓全港觀眾實時看見李麗珊為香港取得第一面奧運金牌,在我個人而言,這100萬是值得的。

這一屆亞特蘭大奥運有很多故事,如李麗珊取得金牌上岸一刻,全港傳媒雲集惟獨TVB缺席;奧運公園爆炸;中央台開始不再跟TVB合作改為自行製作等等,這種種下次再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