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月中出台,證券業協會主席張為國昨表示,大灣區有很多金融發展機會,例如本地券商到大灣區設立後勤基地,協助內地客戶處理文件及程序,目前不涉及營銷,便不抵觸內地牌照要求。此外,兩地券商可以在產品及客戶方面合作,內地券商亦可利用大灣區帶來的商機「走出去」,透過香港與國際接軌。但他認為要先解決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等流通問題。
恐無法得益「理財通」概念
張為國表示,區內要大幅發展,先要解決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等流通問題,才可令區內做到無縫銜接,該會現正與港府保持溝通,並且反映港府政策忽略本港證券業利益。對於大灣區發展提出的「理財通」概念,將由金管局負責協商,本港券商可能無法得益。張為國希望政府能平衡各界利益,又舉例說,政府當年推出「銀髮債券」,券商也同樣未能參與銷售,但後來已成功爭取,該會將繼續與港府溝通。
調查:業界對港股轉趨保守
另外,證券業協會今年1月曾向會員做問卷調查,調查反映會員對今年港股的看法轉趨保守,樂觀指數為3年最低。該調查顯示,有38%受訪會員認為,今年恒指的變幅介乎跌5%至升5%,相當於約在24,553點至27,137點,只有37%會員認為恒指今年能升5%至兩成以上,亦是3年最低。
會員對港股的看法也轉趨保守,54%會員預期其公司業務將維持不變,更有23%會員料業務會減少。工資增幅的預期亦較低,54%的會員料今年工資將不變,預期人工加幅低於3%的會員達到23%。不過,有35%及26%的會員仍認為,香港及中國內地為今年最值得投資的市場,至於被選為投資風險最高的市場則是美國。
中銀國際:今年目標28000
事實上,昨日恒指已企上29,000點水平報收,表現較會員的預期更佳。身兼中銀國際證券執行董事的證券業協會董事白韌表示,港股近期表現超乎預期,相信市場低估了A股的反彈力度,該行維持恒指全年目標28,000點。至於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會放緩,他認為,這反會使得內地會採取更寬鬆的政策,相信內銀、內房、鐵路、基建及水泥等股份可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