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金融開放「三駕馬車」將提速

2019-03-26

連續舉行三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密集釋放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信號,其中金融業開放的信號最強最清晰。從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承諾「將對外資進入金融業,取消和放寬數量型限制條件」;到央行行長易綱表態「對中外資金融機構給同等待遇和同樣的監管標準」;再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提到「推動少數不可兌換項目開放」及「提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多位金融高官的表態顯示,金融對外開放正從開放市場擴展到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深層次改革。

新一輪開放當「領頭羊」

以前談及金融業開放,監管機構總是言之「審慎」,而在新一輪開放中,金融業儼然充當「領頭羊」。有監管高層直言,在中美經貿談判中,有關金融開放的部分「最好談」,也已「基本談妥」。實際上,去年以來金融業開放明顯提速,不僅放開外資准入限制,資本市場亦加快雙向開放步伐,QDII、QFII大幅擴容,各種「通」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融合。不過,伴隨金融開放深入及《外商投資法》的落地,市場對外匯管理制度改革、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的呼聲和需求也隨之加大。

一直以來,中國在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採取漸進、謹慎、穩步推進的態度。1996年首先實現了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在資本和金融項目方面,從IMF分類標準下的40個子項來看,目前達到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的項目有37項。有少數項目不可兌換,如非居民在境內發行的股票和衍生產品等;在已開放的37項中,仍有部分子項兌換程度較低,如一些一定程度涉及到證券資本、證券投資、個人跨境資本的項目,在不同的領域仍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易綱早前曾比喻「金融業開放」與「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三駕馬車」之間的關係,如果有很多資本項目都是管制的,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就名不副實,只有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金融業實行雙向的開放,匯率形成機制和整個的金融業才能協調發展。而今,金融開放的「三駕馬車」均提上監管部門的日程,未來同步提速或可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