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難忍工時長 外援醫「逃亡」

2019-04-21
■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指,不少醫生因工作太辛苦而離開公立醫院。香港文匯報記者顏晉傑  攝■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指,不少醫生因工作太辛苦而離開公立醫院。香港文匯報記者顏晉傑 攝

放寬非本地專科醫生執業規定、吸引更多外援醫生來港行醫只是首步,更重要是留住他們在公營醫療體制內,但過去近6年,醫管局的非本地醫生流失率高達50%。有已離開公院、現在私人執業的非本地醫生表示,「私人執業的收入不是外界想像般高,有時更比在公院差,但不少人選擇離開,只因公院工作壓力太大,我當年就是因為身體變差決定走。」

望優化on call制 減醫生當值次數

在內地長大的醫學會會董、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17歲來港定居。當時,香港並不承認其內地學歷,故他打算在幾年後返回內地升學,1991年在暨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返港參與醫委會執業試,「執業試的要求很高,但我對牌照志在必得,首次考試時雖然未能通過第三部分的臨床考試,但翌年再考就成功通過。」

過往,透過執業試註冊的醫生需要接受較長的實習期,但不需要在晚上on call(當值)。唐繼昇認為,醫院晚上沒有資深醫生當值,新人在晚上on call可獲更多實戰經驗,所以他當年主動向部門主管爭取與兩間大學醫學院培訓的醫生一樣要on call,「一般醫生只是call 3個月,但我call了5個月。」

這段實習期令唐繼昇上了寶貴的一課,「如果我現在仍未取得香港執業資格,都不會因為有實習要求而卻步。」專科醫生在某些範疇雖然是專家,但在其他醫學領域的認知未必能追上最新科技發展,他認為實習就可以令他們有機會溫故知新。

唐繼昇並不反對醫委會在現有情況下放寬非本地專科醫生的執業要求,但認為問題根源在於如何令非本地醫生留在公立醫院。他建議醫管局將現行的4級制on call制度,簡化為2級,以減少醫生當值次數,相信只要醫管局有方法減輕醫生壓力,可吸引部分醫生由私人市場重返公立醫院。

為睡安穩覺 寧私人執業收入減

「香港只是欠缺公立醫院醫生,而不是整體醫生供應不足。」他認為,造成公院人手短缺的主因是醫管局早年做錯決定推出「肥雞餐」,令大量資深醫生流向私人市場。當年,他沒有接受「肥雞餐」,但留下的代價是工作量大增,「原本沒有想過要私人執業,但年紀開始大,一個月有5晚至6晚要捱夜、不能睡覺很難支撐,身體無法恢復。」

早年,唐繼昇基於健康的考慮,決定離開公院私人執業。他苦笑說,私家醫生的收入未有外界想像般高,「我與不少醫生離開公院後收入均大幅減少多達一半,醫生亦是香港租金不斷上升的受害者,地舖租金太貴難以負擔,但如果選擇樓上舖又怕沒有病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晉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