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高科技電騙黨 假App速偷存款

2019-05-09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主管譚威信總督察(中)提醒市民小心受騙。■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主管譚威信總督察(中)提醒市民小心受騙。

收錢免露面 同步盜賬戶密碼兼攔截銀行短訊通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警方公佈電話騙案最新趨勢,顯示今年首季共有127宗涉款3,346萬元,金額較去年同期飆升6倍,騙徒更特別針對年輕人,以附帶惡意程式的假冒內地銀行手機App,同步竊取受害人資料及攔截銀行的短訊通知和認證碼,最快可在數分鐘內將受害存款清倉。另在警方歸納的三大行騙手法中,混合「假冒官員」和「虛構綁架」的行騙方式,沉寂一年後死灰復燃,警方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及反詐騙協調中心主管譚威信總督察表示,「假冒官員」、「猜猜我是誰」及「虛構綁架」的行騙方式,仍是電話騙案的主流。

假官「劇本」周密 為禍最烈

其中涉及「假冒官員」的騙案,因騙徒編排的「劇本」最為周密,過程涉及一線、二線和三線騙徒,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包括速遞公司職員、內地公安、政府官員等,層層相扣,逐步引導受害人墮騙局,受害人損失金額亦遠較其他案件為多。

調查顯示,在收取騙款上,騙徒除會要求受害人將金錢存入指定的銀行賬戶,或以假冒警察、政府官員身份露面收取外,亦較多使用第三種手法,要求受害人自行先到內地的銀行開設新賬戶及存入金錢作保證金,再交出資料和戶口密碼。

不過,騙徒通常為求「快、狠、準」取錢,會透過網上理財轉走騙款。

為令受害人安心和更快匯款,騙徒會提供一個偽造的網址,要求事主登入網站,再下載附帶惡意程式及偽冒內地各銀行網站的手機App,當受害人按指示操作個人銀行賬戶資料和密碼時,騙徒同步竊取資料,並攔截銀行向受害人發出的登錄短訊通知和認證碼,在短時間轉走受害人賬戶內的所有存款。

據悉,騙徒用下載附帶惡意程式及假冒內地銀行App的行騙對象,多為年輕人,因為年輕人較熟悉應用手機,下載快捷方便,變相亦為騙徒提供方便。

假官假綁架 沉寂一年重現

另外警方亦留意到今年首季,涉及混合「假冒官員」和「虛構綁架」的行騙方式,在沉寂一年後死灰復燃,已錄得兩宗個案,而去年一宗也沒有,2017年則有3宗,2016年有兩宗。此外「猜猜我是誰」的手法,亦發現騙徒會在致電受害人前,設法在網上社交平台搜尋事主的個人資料,包括網名、花名等,以增加行騙成功機會。

根據反詐騙協調中心公佈,今年首季共接獲6,503宗求助或查詢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25%,而當中768宗屬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12%。在接獲要求攔截騙款方面,共有388宗,較去年同期上升40%,涉及金額高達14.23億元,而成功攔截的個案有167宗,涉及金額高達7億元。

另根據受害人的背景分析,今年首季騙案受害人中,女性佔52.8%,而61歲或以上人士佔48%,主婦或退休人士佔71.7%。

另外,30歲以下受害人則佔22.4%,當中逾90%是涉及假冒官員手法。本季最大單一案件則損失352萬元,受害人是一名19歲內地少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