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孩子的情緒宣洩

2019-05-22

湯禎兆

早陣子去露營,同一個營地有大大小小八個家庭,看到不少教孩子的不同方法。

有一個女孩,年紀比一起的孩子小,大一點的孩子玩卡類遊戲,玩了一會兒便跑去玩其他東西,剩下她一個,於是她不斷哭,好想大家回來陪她玩。

她愈哭愈厲害,聲浪至整個營地都聽到,我們沒法不留意,於是便看到大人如何處理。首先,爸爸叫她不要再哭,說明大家不和她玩了,她哭也沒用。爸爸哄了一會也沒有用,便放棄了。媽媽一直在陪伴,但只是重複:你要冷靜一點。過了一會,就有另一位大人來,她想叫女孩冷靜表達自己的訴求,於是要她平心靜氣地講,好想大家同我玩。於是孩子便說了。但由於她還在飲泣,這位大人不收貨,一直跟她說:我聽不到,你再說一次。

孩子有困難,尤其是這麼年幼的孩子遇到困難,我們應要幫他們找解決辦法。她沒有能力去處理這種被同伴拋棄的失落,你還繼續逼她以你想的方法來處理,還要叫她不斷說同一句話,強化那種她處理不到的情緒,其實非常殘忍。

每一個孩子都不同,當孩子遇上不如意的事,我們首先是幫助他形容自己的感覺及原因。例如︰「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大家都走了,但你仍想跟大家玩。」這有助他以後能用語言去表達,不會困在表達不到的情緒裡。

然後,下一步是協助他走出這個困境,提供一些方法,如不如去跟其他小朋友說,叫他們回來玩一局? 或者大人陪你玩?或者你也去玩他們那個遊戲?

在四歲前好好處理好每一件事,孩子會愈來愈穩定。孩子會不會失控地哭,視乎有沒有適當的安全感。如果可以幫助他們表達和面對情緒,孩子會愈來愈安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