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到茶樓飲茶的人,不知為何,總是要自己把茶杯和碗筷清洗一番。是為了讓器具清潔嗎?「有科普文章研究過這套經由茶客自己完成的消毒程序之有效性,結論是除了浪費開水之外沒啥大用。」
長輩如果替晚輩斟茶,晚輩應該如何應對?是接過茶壺反替長輩斟,抑或站起來答謝?還是會彎起三隻手指在桌上叩幾下?這些禮節從何而來?
最近看廣州出版社出版的《至味西關》,看得興味盎然,因為作者黃愛東西寫得實在太精彩了,把廣東飲茶的各種細節,從她個人的經驗以及從古籍中翻尋資料,在第一章的<得閒飲茶,不捨晝夜>中,從早茶到晚茶,從一盅兩件到西關的飲茶坐標,都以生動的筆觸,細細描述。第一段裡引用的科普文字,便是黃愛東西在寫出洗茶的由來時從書中得出的結論。
還有就是現代的花茶,到茶樓點的茶種如果是香片的話,一定是茉莉花茶。但是黃愛東西在明代的書籍中,卻看到原來花茶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是包括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都可用來窨製花茶的,但如今似乎就只剩下茉莉花。
黃愛東西更觀察到,以前的長者喝早茶時,是一盅兩件外加一份報紙。如今的長者,卻是一盅兩件外加一部智能手機了。在黃愛東西的記憶裡,還有一幕如今已看不到的笑話,那就是從前的不良少年會在茶樓的女堂倌問喝什麼茶時,答說普洱啦。女堂倌會說沒有普洱,不如水仙啦。因為普洱的諧音是抱你,而水仙則是死先。
第一章說的得閒飲茶,是朋友忽然遇見時的客套話,說完就拜拜,從此以後都可能未曾一起飲過茶。在香港,相信這種場面一定也時常會遇到吧?不過,香港的朋友多數會說,下次一齊飲咖啡,不是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