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盛德:關稅豁免殊非易 宜謀長策

2019-05-25
■Andrew Shoyer稱商家應從多方面考慮節省關稅開支。 周曉菁  攝■Andrew Shoyer稱商家應從多方面考慮節省關稅開支。 周曉菁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曉菁) 中美貿易爭拗至今未能達成協議,位列徵稅清單的本港、內地出口商卻面臨更多壓力和窘境。美國盛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Andrew Shoyer昨於貿發局研討會上指出,短期內因關稅而產生的新增成本會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但若關稅長遠存在,依舊會轉嫁至中國內地出口商。他建議,商家不能僅僅依賴於規避關稅,也應考慮減少內地生產部分、審視貨物的分類和估值,合理節省關稅開支。

美進口商難長期承受加價

Andrew指出,部分出口商對25%的關稅依舊不太在意,甚至「懶於」作出應對貿易戰的長遠打算。現因美國經濟數據較好,消費者和美國進口商承受能力較強,但今後是否能承擔加價產品卻是未知,他提醒出口商應早作打算。

許多中小企依賴關稅豁免,但就目前數據來看,申請豁免並非易事。貿發局環球市場助力首席經濟師陳永健透露,現約有11,000宗申請關稅豁免,當中有2,000宗成功個案,成功率僅為18%至20%。就目前清單而言,大約有130項關稅細節項目獲得豁免。但商家獲得的豁免僅於公佈獲批後1年內有效,華府會否推出豁免延長機制至今還是未知數。

「首次銷售原則」助省開支

Andrew建議,出口商可嘗試把貨物重新歸類到不受徵稅措施影響的類別中,若能提供有力證明,也可要求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作出裁斷,把貨物轉到一個不同的、不受徵稅影響的分項下。他還強調,出口商要十分重視「首次銷售(first sale)」原則,即盡量在交易中以較先一次銷售的發票價格為估值基礎,此舉能讓商家節省較為可觀的關稅開支。

展望今年香港出口表現,貿發局暫維持全年5%增長預算。陳永健解釋,美國市場佔香港總出口約8%至9%,貿易戰以來港商力求分散風險,加強開拓其他市場。例如首季度出口至東盟市場的份額已超越美國,港商可通過拓展以東盟為主的新興巿場,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