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創意舞蹈」在港推廣難

2019-06-01
■日本Namstrops在港表演。■日本Namstrops在港表演。

「表現式體育」舞蹈教材與其延伸發展出的創意舞蹈在日本實踐已久,頗受認可。可是在香港的主流教育模式中,仍然處於邊緣位置。王榮祿苦笑道,自己開始做舞蹈教育到現在已近二十年,觀之香港舞蹈教育的模式和觀念卻基本沒有變化,甚至有「退化」之虞。「因為以前還曾有對現代舞的開放關注,學校覺得不用去聚焦坊間已經很流行的舞種,比如爵士舞等,而是可以學現代舞,做多一些創作的發展;但是現在連這一塊好像都快要被放棄。」因為學生變成主要的「客源」,成為課程主導,學校以各種流行舞種來設計課外課程,似乎更實際和易操作。

另一方面,說起「創意舞蹈」,主流的反應好像就是玩,沒有什麼實際可見的效用。「但是很多所謂的創意都是從玩開始的呀。」王榮祿說,「我們的現有教育是已經set好了路徑和答案,你只能去做選擇。但是真正的創作是面對未知,有時會失敗,有時會不知道這條路通往何方。但我們正是需要這個過程去累積,現在的這個工作坊則可以透過遊戲和各種方式幫小朋友體驗這個過程,打通其中的聯結。」

在這種環境下,不加鎖想將「表現式體育」理念及身體運動工作坊推廣進學校,自然遭遇不少阻礙。「學校方面,一般詢問的是不同舞種,比如中國舞、爵士舞等的課程,我們一說是創意舞蹈,就沒有回音了。此外學校關注的就是能不能令更多的人受惠,比如800元的費用,如果能令百多人受惠,就會覺得『哇』。不是去考慮你課程本身的特點,而是僵硬地用人數和比例來考量。要很多人同時受惠,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很多人一起排一個舞,每個人學幾個動作。但這種方式真的能讓學生『動』起來,感受創作的熱情嗎?又或者,學校需要長期的課程,十幾二十堂,好填滿一整個學期的課外時間,短期的或者體驗式的工作坊就很難對應到學校的模式。」馮顯峰說。

王榮祿說,針對這種情況,舞團也在思考如何調整工作坊的形式來配合學校,但與此相比更需要推動的還是觀念的轉變。「想要入學校,其實並不是想要給他們設計學什麼舞蹈的課程。我有時會問我女兒,在學校的身體教育有什麼?就是體育課咯,跑圈、玩球,一些體能訓練。聽來都挺悶的,感覺一項一項做完,除了感覺身體很累外,並沒有將身體的『動』和內在的『mind』聯結在一起。目標、運動、競爭、和隊友一起去完成......才會開始和自己身體的內在聯結起來。為什麼我們在學校的身體教育中沒有這些可以更深入地提供給小朋友呢?身體運動工作坊,其實就是幫他們動。動完後,又動了身體,又聯繫到內在,身體的創造性有被體驗到--原來我可以是這樣的哦,原來我這樣可以有不同的想像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