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兩集已經探討了從整個大灣區發展到香港的角色定位,今集將聚焦到與港人有切身關係的個人成長與衛生課題。與這個課題有關的措施,範圍涉及港人的多個人生階段,從與中小學有關的姊妹學校計劃,到高等院校建立聯盟,然後協助港青創業、更改工作後的交稅安排,最後還照顧到港人的安老和醫療需要。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澄
【能源科技與環境】
一、綠色能源
《綱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開發風能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不斷提高清潔能源比重。
《巴黎協定》
隨着全球暖化加劇,世界多國於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承諾控制碳排放。中國是其中一個簽署的國家,在美國宣佈退出協定後,中國多次強調會履行承諾,內地亦已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潔淨能源設施,以減少發電時產生的碳排放。
2. 海洋經濟
《綱要》︰強化海洋觀測、監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優化提升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船舶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集中集約發展臨海石化、能源等產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信息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
海洋經濟:包括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例如漁業、航運業、造船業、鹽業、濱海旅遊業等。海洋經濟近年因為更多的海洋資源被發現而變得愈來愈重要,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為新藥開發提供更多可能,濱海旅遊業更帶來巨額旅遊收益。有見及此,除了推動海洋經濟發展之外,《綱要》中亦提出多項保護海洋的措施,例如推動「藍色海灣」整治計劃,以保護沿海生態帶,並整治珠江東西兩岸污染,規範入河入海的排污口設置和排放項目。
想一想
1. 海洋中的生物如何可以幫助開發新藥?
2. 海洋中有什麼資源尚待人類開發?
【公共衛生】
一、合資設置醫療機構
《綱要》︰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香港大學在深圳的附屬醫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額投資,2012年正式營業。現時醫院由盧寵茂擔任院長,採用港式管理模式,營運費用也由市政府補貼。
想一想
1. 香港的醫療機構到大灣區開設醫院,對機構和市民各有什麼好處?
2. 有評論認為由於內地的病人較香港多,病例亦較多,所以不少市民願意回內地醫病,你對此有何看法?
二、食品安全
完善港澳與內地間的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灣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加強粵港澳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區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通報案件查處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聯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與信息發佈制度。保障內地供港澳食品安全。
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
香港的食品多來自各地入口,其中新鮮蔬菜、肉類等,均依賴內地進口。內地農場如想將食品運到香港出售,就需要先通過內地檢驗檢疫機構的備案制度,只有具備優質安全條件的種植養殖場及加工企業才能獲得備案。現時內地註冊 / 備案出口種植和養殖場共有7,000餘家,涉及蔬菜、水果、活動物等近300個品種。
想一想
1. 香港政府對內地食品進口有什麼檢驗程序?
2. 有意見認為香港政府在處理感染非洲豬瘟的病豬進口香港一事上反應過於緩慢,你對此有何評價?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一、姊妹學校
《綱要》︰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
想 一 想
1. 兩地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對學生有什麼好處?
2. 有評論指兩地學校雖然結為姊妹學校,但主要是香港學校北上探訪,內地師生較難來港交流,效果未如理想,你認同嗎?政府有什麼方法可以協助改善這個情況?
二、青少年交流
《綱要》︰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支持「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澳門「千人計劃」等重點項目實施,促進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合作。在大灣區為青年人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願工作等機會。
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
青年發展委員會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香港青年往內地的交流項目,促進香港青年人認識和了解國情。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亦有多個項目獲津貼,例如未來之星同學會和范長江行動同學會多個到內地的交流團和實習團。
想一想
1. 青年在學生時代到內地交流實習,對他們的生涯規劃有什麼影響?
2. 有意見認為香港青年未來到內地工作的機會大增,應該及早到內地交流,認識國情和內地的職場文化, 你如何評價此看法?
三、合作辦學
《綱要》︰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粵港澳高校聯盟
2016年7月成立,共有28所大學參與,目的是建立一個平台,定期舉行學術活動、組織共同研究團隊、共享教學資源和交流經驗,例如建立聯合實驗室、為三地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等。
想一想
1. 在粵港澳高校聯盟成立後,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等相關組織相繼成立,這對於三地的學術交流有什麼正面影響?
2. 三地高校聯合建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對於各大學的創科研發有什麼好處?
四、創新創業
港人港稅計劃
港人港稅計劃即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只需繳交香港的約一成多稅率,而非內地正常的四成稅率,現時已在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實行。政府正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商議,可否將港人港稅計劃擴展到其他城市。
中山易創空間 青年孵化基地
中山為港青提供的創業基地,當地完全免租金,每月只需自付水電費,大概幾十元。港青進駐時能一次性拿到創業補貼1萬人民幣,在當地每招收一名員工還能獲得相應補貼,最多可以拿到3萬元。
《綱要》︰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業在內地發展,將符合條件的港澳創業者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範圍,積極推進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台、中國(江門、增城)「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支持香港通過「青年發展基金」等幫助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
想一想
1. 與香港相比,港青在中山創業有什麼幫助?香港政府可以效法中山,為港青創業提供這些幫助嗎?
2. 政府想把港人港稅計劃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過程中會遇到什麼阻力?
五、北上養老
《綱要》︰深化養老服務合作,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
社會福利署自2014年6月開始推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讓正在輪候香港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自願選擇入住兩間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院舍,即香港復康會在深圳營辦的「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以及伸手助人協會在肇慶營辦的「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參與試驗計劃的長者的住宿費用全數由政府資助,截至2018年12月底,先後共有209名長者曾參加試驗計劃。
想一想
1. 長者在香港養老會遇到什麼難題?試從費用及環境兩方面探討。
2. 有評論認為長者北上可以享受更好的退休生活,你是否同意此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