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良渚「琮王」「鉞王」亮相故宮

2019-07-17
■「琮王」。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 攝■「琮王」。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 攝

古城遺址成功申遺後 260件(組)玉器首次聯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昨日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幕。這是良渚文化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的首次隆重亮相,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良渚玉器展。展覽彙集了9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260件(組)館藏珍品,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明時期到明清時期。其中,「琮王」和「鉞王」是此次展覽中最受關注的展品。

在7月6日於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對此,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祝賀,並稱這是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偉大遺產的認可。談及此次展覽,他表示,「這是一次兩個世界文化遺產地跨越時空的一次交流與對話。」

良渚玉器達史前巔峰

良渚文化玉器以數量之多,品類之豐,雕琢之精,達到了中國史前玉器文化的巔峰,其創造的玉禮器系統以及君權神授的統治理念也被後世的中華文明吸收與發展。此次展覽正是以良渚玉器為載體,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到明清時期,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通過「引子」、「神王之國」、「文明傳承」、「結語」四個部分,完整、系統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國家特徵和對後世文化的影響,科學、全面地詮釋良渚文明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中的重要貢獻和獨特作用。

兩文物僅國內可展出

據展覽策展人、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介紹,展覽的一大亮點在於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的國王用玉和餘杭瑤山11號墓出土的王后用玉,它們是攜手「進宮」展出,與之相配的共有117件(組)玉器。像這樣成組、成單元地展出良渚社會中最高統治者的玉器,在良渚文化展覽史上是第一次。其中,反山11號墓出土的「琮王」和「鉞王」以雕琢精美、品質佳、體量大等出名,尤其值得關注。他說:「這兩件文物是禁止出國展覽的。」

此外,武英殿東、西配殿同期展出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研究和保護申遺歷程,讓觀眾走近五千年前的中國早期文明,並了解今人在保護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0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