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首批智慧燈柱 東九龍投入運作

2019-07-17
■鄭重山(右)介紹智慧燈柱先進設計。智慧燈柱裝有不同的智能裝置,收集實時城市數據在資料一線通作開放數據,以及加強城市和交通管理。■鄭重山(右)介紹智慧燈柱先進設計。智慧燈柱裝有不同的智能裝置,收集實時城市數據在資料一線通作開放數據,以及加強城市和交通管理。

備全景天眼收集交通氣象定位數據 年內擴展至油尖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政府正推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將分階段在全港4個市區地點裝設約400支智慧燈柱,首批安裝於觀塘及九龍灣的50支智慧燈柱已投入運作。裝有全景攝影機的智慧燈柱可用於收集實時交通、氣象數據、監察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及為手機提供準確定位等。今年內試驗計劃將擴展至油尖旺區,更換9支位於尖沙咀梳士巴利道,以及兩支位於旺角通菜街附近的燈柱。安裝前均會先諮詢當區區議會意見,獲通過才進行安裝。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路政署高級工程師鄭重山和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監黎振偉,昨日舉行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簡介會,隨後實地在常悅道向傳媒介紹智慧燈柱的運作情況。黃志光表示,智慧燈柱配合香港未來發展5G服務,預留空間,供流動網絡營辦商安裝第五代流動通訊(5G)服務的小型基站,亦可提供免費Wi-Fi服務。

數據上載公開與民共享

燈柱內還裝有智能交通探測器和全景攝影機,以及氣象感應器及空氣質素感應器等,收集三類不同的實時城市數據,包括氣象、空氣質素及交通快拍情況,加強城市及交通管理。所得的數據,會上載資料一線通(data.gov.hk)作開放數據,與市民共享,鼓勵運用數據開發更多創新應用,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

黃志光說,由於部分市民對私隱保障的擔心,智慧燈柱目前採取適當私隱保障措施,攝影機只拍攝公眾地方,並在顯眼地方張貼告示。

現時攝影機只拍攝路面情況,交通快拍每隔兩分鐘進行,影像會在燈柱內自動處理,降低解像度至不能識別人臉和車牌後,才傳送至一線通,並隨即刪除相關視頻。

黎振偉說,燈柱內藍牙傳送器只用作提供定位服務,例如為市民和遊客提供附近地點的公共設施資訊,其中一個用途是配合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為視障人士導航。

用於燈柱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裝置只是電子標籤,發出訊號,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也不能讀取其他裝置的資料。

涉私隱功能不即時啟動

黃志光補充,有見市民對部分應用可能涉及私隱的關注,部分功能將不會即時啟動,包括環保署以攝影機協助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以及攝影機收集車牌號碼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數量。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進行更廣泛諮詢,待社會有共識才啟動有關功能。

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為期三年,在全港人流車流較多的四個地區,即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分階段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昨日出席另一活動時表示,智慧燈柱本身是配合5G的發展,這是一個很基本及大家都需要的服務,一定要佈滿基站才可以令到5G服務做好。智慧燈柱在推行前已經諮詢過立法會事務委員會,亦在安裝燈柱前,都諮詢過當區區議會,細節經反覆討論。

他強調智慧燈柱收集的數據是城市數據,便利市民生活,而不是收集個人數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