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院士聚穗獻計灣區產學研合作

2019-08-25
■2019年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分論壇院士論壇--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在穗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2019年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分論壇院士論壇--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在穗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2019年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分論壇院士論壇--科技創新與協同發展24日在廣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7位院士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出發,共同探討如何凝聚科技創新力量,加強產學研合作。來自香港的中科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具有產業資源聚集的優勢。在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蘇國輝認為粵港澳三地應該加緊通過產學研合作,突破「卡脖子」問題,在一些基礎研究儀器上實現自主化生產。

「香港和廣州都有很好的產業研究基礎,香港在研究領域做得很好,而廣州在成果轉化方面比較出色。」蘇國輝表示,灣區不同城市應該做到產業互補。目前廣州正大力推動幹細胞研究,大幅壓縮了審批手續流程時間,蘇國輝其中一個研究項目從申請到審批僅用了一個月,他期望便利的政策可在灣區其他城市推廣。

需要靠市場的支持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陳新滋則表示,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有「9+2」的城市分工合作,可發揮更大能量。比如香港有排名前列的高校和教師資源,但缺少土地和足夠的工作人員。「假如把香港的技術跟大灣區內地城市連接在一起,就有非常大的力量。」陳新滋回憶稱,他剛從海外回到香港時,一個科研項目的經費約100萬元(人民幣,下同),遠高於內地研究經費。

「20多年過去了,香港研究項目的經費仍然是100萬元,而內地經過發展,研究經費也達到100萬元。相比而言,香港反而有點停步,但仍有很好的根基。」陳新滋表示,大灣區真正的合作還需要靠市場的支持,這能讓高校、科研、機構更合作無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