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秦俑之父」袁仲一述發掘秘聞 結緣兵馬俑 一挖一輩子

2019-09-08
■秦始皇兵馬俑陣容規模驚人。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秦始皇兵馬俑陣容規模驚人。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一朝滅六國,功業蓋穹蒼。不見始皇帝,天地一蒼茫......」公元前210年,在完成天下一統大業之後,秦始皇嬴政在巡遊途中溘然長逝。伴隨着驪山北麓秦陵地宮大門的轟然關閉,始皇帝帶着一統天下的餘威和那支戰無不勝的大秦軍團,從此與世隔絕。而由於修陵的工匠大多一同被埋入了地下,以至於後代歷朝的史書上,對於這支神秘的地下軍團竟然沒有任何記載。直到2,000多年之後的1974年,幾個打井的農民一钁頭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大秦銳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

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的地方,有一條普通的小村莊─西楊村。「那裡原本是一片亂石灘,人跡罕至,時常有狼出沒。」時至今日,作為當年兵馬俑發掘的主導者,現年87歲高齡的「秦俑之父」袁仲一,回憶起幾十年來與兵馬俑的不解之緣依然歷歷在目。

初見如撞鬼 吊樹上打碎

對於兵馬俑最早的傳聞,當地廣為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年僅10歲的村民和萬春與父親打井,突然在井壁上發現一個高大的怪物,父子倆十分害怕。後來由於井水突然枯竭,於是,兩父子認為是怪物興風作浪,便將其吊到樹上用桃枝打碎。然而就是這尊剛剛重見天日便粉身碎骨的「怪物」,卻在10年後為整個秦俑戰陣的橫空出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1974年3月,為了能讓莊稼在開春後有個好長勢,西楊村的十幾位村民決定在村南這片石灘地上打井。當他們挖到2米深時,發現了紅燒土塊,3米深時,發現了陶俑的殘斷軀體,4米至5米深時,發現了磚鋪地面、銅鏃、銅弩機,以及8個殘破的陶俑。這一次,意識到情況不對的幾位村民,並沒有將怪物打碎,而是選擇了停工向主管部門上報。

越挖越有料

規模超預期

「當時單位通知說臨潼發現了碎陶片,讓我去發掘。記得當時領導說,你們去吧,估計一個禮拜就挖完了,寫個報告給文化局報一下。誰能想到,這一挖就是一輩子......」 1974年7月15日,42歲的袁仲一以秦俑考古隊隊長的身份帶着4個隊員展開發掘工作。7月底,在發掘100平方米後,考古隊感到人力不足,於是申請數人支援。然而當試掘方擴大到336平方米後,還是找不到坑的邊沿。

這一晃時間到了1975年3月,新開的三個試掘方挖完,一批文物相繼出土。這時,當年有份打碎怪物的和萬春提供了袁仲一和隊員們怪物的出土地點。當袁仲一和隊員們按情報挖到4.5米時,發現了大量的陶俑碎片。隨後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的兵馬俑一號坑驚現在眾人眼前,這個曾經在歷史上消失了2,000多年的大秦「地下軍團」,終於重見天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