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經提出,為何不一次性將所有兵馬俑全部發掘出來,經歷如此漫長的發掘歷程到底有哪些意義?在袁仲一看來,這種邊發掘邊開放的考古發掘模式,正是兵馬俑考古發掘最高明,也是最值得點讚之處。「這種模式,不僅可以讓觀眾在觀賞兵馬俑的恢弘氣勢之時,還可以觀賞到兵馬俑的考古發掘過程,同時也能給子孫後代留下點好東西。」
目前,兵馬俑發掘實行的「三三制」原則便是袁仲一提出的。「何為『三三制』,就是留三分之一不挖,讓觀眾有個對比;已發掘的兵馬俑,修復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不修復。這樣,給觀眾留下可看、可感知的古文化信息。」他認為,文物發掘工作一定要與保護工作在現場結合,考古工作者只有通過在現場對各種跡象的觀察、分析、研究、探討,才能得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而「三三制」原則也被海內外考古界公認為是考古學從象牙塔走向大眾化的一個創造,是把考古發掘和文物「活」起來完美結合的典型案例和標杆。
40多年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經成為一個獨具風格的考古發掘現場博物館。袁仲一表示,秦俑是秦文化的載體,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古文化信息。「考古挖掘、研究工作任重道遠,是一個尋尋覓覓、永無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斷探索、創新。」他也希望未來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能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此外,對於那些主張快挖多挖的觀點,袁仲一表示極度的不贊同,也提出了批評。「考古不是挖寶,我們不能做歷史的罪人,要對子孫後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