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文創產業專家討論發展新趨勢 冀大灣區成為文化矽谷

2019-09-14

隨茪玻p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激發了傳統文化行業的創新,也令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相互影響,加快了行業的轉型升級,在這數字化的新時代,文化創意行業融合了科技的發展,以多元形式呈現不同行業和商業活動,亦創造了更多新的機會。大灣區建設對於區內的文化創意行業帶來各種機遇,互聯網和科技的進步深深影響了文化創意行業的發展,我們也應把握這些機遇更有效推動文化創意行業的發展。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亭

由香港琤秅j學主辦、《中國日報》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傑出文創產業頒獎典禮」日前於跑馬地馬會會所舉行,同場更舉辦了「文創灣區:數字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趨勢」的專題研討會,當中邀請了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就主題分享其真知灼見,四位講者包括: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Ejj Holding Limited創辦人兼創意總監邵燕寧、新世界發展項目管理部高級項目總監董正綱和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董事嚴迅奇。

籲港人把握灣區商機

李嘉俊於2011年創立紅點子創作(香港),其公司積極發展擴增實境(AR)、虛擬偶像(VI)和虛擬現實(VR)等文化創意產業工作,他表示在其剛創業之初已經在大灣區發展其業務,把全新的科技融入在媒體和創意行業內。李嘉俊在創業前曾任職電視台助理編導,問到與傳統電視行業對比,新科技為行業帶來了什麼變化?他則由VI的設計上分析行業發展,他表示在VI的鏡頭調動、燈光、偶像表情和場景等的設計就如電視台的導播器,「只是以前導播器用來拍真人,現在我用來拍動畫,還可以做實時直播,這也是因有以往電視台的經驗而設計這個產品。」

要說到近年來的影片發展趨勢,他詳細講述短視頻的發展與優點,「傳統的動畫製作要較長的時間和較高的成本完成,但現在用VI、AR去製作時可能只需兩個人、一個半晝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十條八條的動畫短視頻,技術門檻也十分的低,現在香港有三間小學也有使用這科技,這些7、8歲的小學生用一小時已可以製作數分鐘的3D動畫。」

香港曾有過黃金年代,設計出很多漫畫,更曾是全球第三大漫畫出口的地方,他表示大灣區帶來很多機遇,若好好把握商機,必定可令行業百花齊放,「雖然香港的漫畫界行業比以往沉靜了,但現在這行業的整體創意思維上,香港人的創意度仍十分的高,此乃香港人的優勢,而大灣區確實帶來很大的商機,我們也應把握機會,配合我們自身的優勢發展。」

3D打印珠寶可減廢

邵燕寧於四年前創辦香港設計師品牌,以設計時裝珠寶為主,近年更在其業務上增加3D打印珠寶首飾技術,3D打印技術亦為她帶來更多客源,「3D打印可以做到不同形狀、顏色的珠寶,也令設計自由度大增,可以把我們很天馬行空的想法透過3D打印技術製作出來,毋須像以前要打版、找工匠師製作,這可以減少生產工序,降低成本,對於整個珠寶設計行業都有正面的影響。」

她更提及到3D打印可有效減少工業垃圾和污染,「傳統的首飾要用各種金屬去製造,每一次生產一款產品時,就算產品只要100件,但因要篩選產品、確保貨物質素,其實最後也會製造出二三百件的產品,多餘的則會變成工業垃圾。」她更指其自家品牌打入大灣區後有茪ˋ貜熊o展,也是一個新商機,「品牌在大灣區發展得很好,也許因內地的3D打印技術發展得還沒有很成熟,所以當我們把這項技術投放到大灣區時,我們就有蚗u勢,也有很多不錯的反應。」

同時邵也提及到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區內各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有提供資助,但有很多初創者可能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這些資助,因為在內地發展時也要了解到他們的人脈關係和文化,政府方面希望可以多做研究,明白到初創者實質的困難,從而提供合適的幫助。」

望更多機會培養人才

董正綱從事建築業界逾30多年,他擁有豐富的規劃、設計及項目管理經驗,曾有份設計尖沙咀海濱優化工程。他在研討會中坦言,其公司希望在其大灣區的發展項目中以文化、科技和國際視野這數方面建設地標,冀大灣區成為文化矽谷區,「我們希望可發掘到更多藝術、科技等的文化界人才,同時更希望創造出相同藝術文化的生態圈,整個大灣區是個很好的發展地方,也可為下一代打好發展基礎。」

董提及到大灣區的工程計劃大多都是大型項目,因此在項目中,很少機會讓初入行的建築師參與,所以他也希望在未來各項項目也可邀請到更多年輕和大師級的建築師參與,給予更多機會讓年輕建築師有實戰機會,「我相信這樣對建築行業才有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董說。

強調建築要與文化掛u

嚴迅奇是香港著名的建築師,「建築設計有別於其他的藝術,其設計最重要是要和當時當地的文化掛u,因為建築設計若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必須要在設計上體現到某些文化現象。」嚴說。他指出建築可與各種文化有關,「可以和歷史有關,例如承傳的故事;和城市文化有關的,例如密集、通達等元素;也可基於我們獨特的歷史、地理環境把設計變得更多元。」

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相比各有優勢,嚴在研討會上指有部分建築風格在香港未必很受歡迎,但可能因市場、受眾不一樣,反而這些風格在大灣區的接受程度較高,「所以大灣區比香港的建築類型較多元化。」

嚴又分享到大灣區其他城市比香港更重視培養創意產業的人,更提醒到香港的行業應以此為鑑,「大灣區其他城市培養人才的力度較大,我覺得我們要懂得借鏡,並要警惕自己,否則別人就會比我們進步得更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