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緬懷革命先烈 看望紅軍後代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新社、央視新聞及新華社報道,正在河南省考察調研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6日下午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和革命博物館,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並與當地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交流。
習近平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要不斷接受紅色傳統教育,鞏固升華理想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告慰革命先烈。
以大別山為中心建立的鄂豫皖蘇區,在土地革命時期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而位於鄂豫兩省交界地帶的新縣正是鄂豫皖蘇區的首府。從1927年8月土地革命戰爭打響,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大別山區有200萬人參軍參戰,近百萬人英勇犧牲,登記在冊的僅有130,351人。在烈士陵園的烈士紀念堂,陳列着一些英烈們的生平事跡。
與烈士家屬親切交流
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習近平同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交談,一位紅軍後代介紹了自己的革命家史。他叫黃德耀,他的外祖母晏春山被捕後受盡了酷刑,仍不為所動,最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跳下了懸崖,被譽為大別山的「江姐」。如今黃德耀被聘為大別山幹部學院教師,講的就是滿門忠烈的紅色故事。黃德耀告訴習近平,自己一定會傳承好紅色家風,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習近平稱讚說:「你講的課是有感染力、說服力的。」習近平勉勵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引導人們堅定跟黨走。
這座博物館保存着大別山四度輝煌的歷史故事。從土地革命初期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到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的鄂豫皖邊游擊根據地,再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據地,最後到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轉折,大別山的四度輝煌見證了中國革命的不平凡歷程。